四川是2008北京奥运圣火京外传递的最后一站。8月2日,象征着和平、友谊、光明与希望的奥运圣火将从天津市转场进入我省。8月3日上午7时30分,奥运圣火将从邓小平故居出发,传递到广安市会展中心。共189名火炬手参加传递活动,传递距离为7.3公里;8月4日上午7时30分,奥运圣火在乐山市峨眉山景区进行传递,起点为名山亭,终点为峨眉山景区迎宾广场,全程7.5公里,共185名火炬手参加传递;8月5日上午8时,火炬传递将在成都市举行,起点为成都出口加工区,终点为国际会展中心,315名火炬手将完成全长13.2公里的传递。
8月4日下午,奥运圣火将在绵阳、广汉两市进行展示。下午14:30-15:30,在九洲体育馆进行展示,88名火炬手参加展示活动;4日下午17:00-18:00,奥运圣火在三星堆博物馆进行展示,85名火炬手参加展示活动。
参加我省传递展示的火炬手共有862名,其中省政府选拔504名,中国奥委会选拔77名,北京奥组委选拔15名,国际奥委会选拔2名,赞助商选拔235名。由省政府负责选拔的504名火炬手,均采用组织推荐的方式进行,按照“公开公正,面向基层,面向普通劳动者”的原则,火炬手涵盖了工业,农业,军事,国防,科技,文艺,体育,教育,交通,旅游,通信,新闻宣传等社会各行各业,选定后均在《四川日报》进行了公布。
四川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主要灾区和极重灾区,但地震震不垮8800万四川人支持办好北京奥运会的坚强决心,震不垮中华民族实现百年梦想的殷殷期盼。当前,我省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的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我省的传递工作将突出“传递奥运圣火,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重建美好家园”的主题。
在川参加传递展示的火炬手名单
在四川省参加传递展示的火炬手有奥运冠军高敏、朱琳、张山、陈龙灿、杭琳、陈静,还有世界冠军童琳、王伟、焦士华、陈莉莉,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林强,全国劳动模范王顺友,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汤敏,还有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梁万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先觉,91岁的老红军荣金龙,藏族歌手容中尔甲。火炬手中还有33人来自美国、德国、英国、韩国、蒙古、新西兰、马来西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有6名火炬手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又从受到过省部级表彰的英雄解放军武警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疗防疫人员、新闻工作者和学校师生中增选的29名抗震救灾英模火炬手。其中有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团长余志荣,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先进个人、武警水电第三支队的龚军仓,中组部表彰的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武装部的郑强,公安部一级英模蒋敏,还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义务工作者裴福兴,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汶川映秀小学藏族校长谭国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马小凤等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他们将分别参加广安、乐山、成都的传递,绵阳、广汉的展示活动。
阳光的金色波动乐山三江fficeffice" />
大佛打坐千年参悟天地灵性
奥运圣火正穿越时间空间而来
伟大的时刻已经来临
大江东去 佛啊 我在水的流光里
已经看见愈来愈近的圣火……
8月3日
广安路线:伟人是焦点
火炬传递的起跑区设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广场。
8月3日上午7时15分,奥运圣火将从邓小平故居出发,传递到广安市会展中心,传递距离为7.3公里。189名火炬手参与传递。第一棒火炬手蒋敏将从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手中接过“祥云”火炬,奥运火炬在广安的传递将正式开始。
8时50分,广安最后一棒火炬手广安市委书记、人大主任王建军将高举“祥云”,跑进广安站火炬传递的终点——广安会展中心,在会展中心广场点燃圣火盆。
8月4日
乐山路线:人文厚重
8月4日上午7点30分至9点30分,圣火将在乐山市峨眉山景区进行传递。圣火传递的起点为名山亭,终点为迎宾广场,线路全长7.5公里,将共有185名火炬手参加传递。
名山亭又称第一山亭,位列峨眉山新十景之一。亭子前方是宽阔的名山亭广场,当天圣火将从这里启程开始传递。沿景区内宽敞的柏油路一路向东,圣火将穿越由一代文豪郭沫若题写的“天下名山”牌坊。穿过牌坊后左转往北,圣火将沿省道306线往峨眉山市区前行。抵达杨岗路口后,圣火将左转往西,沿上山道路前往黄湾收费站。快要抵达收费站时,圣火将最后一次左转向南前行。一路左转,圣火在经过一个不规则四边形的传递后,将抵达毗邻第一山亭的迎宾广场。占地1万平米的迎宾广场是进入峨眉山景区的第一道风景,也是奥运圣火传递乐山段的终点。
8月5日
成都路线:新区风貌
8月5日上午8点-11点,成都圣火传递起点为出口加工区,终点为国际会展中心。传递距离13.2公里。315名火炬手将参与传递。成都传递路线,位于成都南延线区域,该区域是成都发展最迅猛的区域之一,在该路线上有众多的高科技产业,区域内环境优美,是成都的新中心。(记者文乘武丁伟李晓)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