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汶川大地震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和大足石刻基本无恙;地震造成四川等7省(市)文物受损,修复经费约需60亿元。昨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了文物受损情况。
损害 169处国保单位受损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介绍,截至6月5日,共收到四川、甘肃、陕西、重庆 (搜吧)、云南、山西、湖北7省(市)文物受损报告,共有1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处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损,共有2766件馆藏文物受损,其中,珍贵文物292件。
“当时担心都江堰、大足石刻、兵马俑、应县木塔这些重要文物,而最担心的是处于震中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奇迹———都江堰。”单霁翔说,“十分庆幸的是都江堰工程本体没有受到大的伤害,飞沙堰、宝瓶口、鱼嘴等重要部分经详查,都未出现险情,其中鱼嘴上的裂缝也是20世纪80年代水泥封护部分的裂缝。”
同时,包括大足石刻、兵马俑等,也没有出现大的损害。
修缮 首个项目一月内开工
单霁翔称,修缮将根据轻重缓急确定顺序。按计划,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将用3年时间完成抢险修缮,再用2年时间完成修复,5年内完成全部破坏文物的修复。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叶春介绍,四川省文物修复费用,将由中央全额承担;其他受灾省份,国保单位修缮由中央承担,其他由地方政府出资。据估算,共需资金60亿元。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上报财政部,希望能够突破常规,设立专项资金。
单霁翔表示,第一个修缮项目将于1个月内启动,将从都江堰市二王庙和伏龙观中二选一。
本组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蒋彦鑫
地震遗址保护不限于北川
实行国保级保护,将建纪念碑、点长明火
■ 遗址保护
对于颇受关注的地震博物馆建设,单霁翔表示,将进行地震遗址建设,并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其核心是纪念地、是历史记录,而不是旅游场所。遗址建设要记录地震造成的破坏、人民的救助、情感方面的寄托、对今后防震减灾的启示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建设区域将不会局限于北川,包括汶川、都江堰、茂县、理县等都将进行遗址建设和保护,除了建立比如展览馆、博物馆等设施外,还将有纪念碑、长明火等。同时,对于一些倒塌或倾斜的钢筋水泥建筑,也会纳入遗址保护范畴。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