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北京“海德”的佳作《伦敦冬泳逸事》
今天抽空再次细读了《伦敦冬泳逸事》,的的确确是收获颇多!
它用中国人的目光和理念,观察并诠释了英国冬泳人的所言所行、规矩和环境,展示了各国冬泳人沟通交谊的心路桥梁!
146岁高龄的“长河游泳俱乐部”,真的是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
再一次谢谢“海德”的执著,对中国冬泳和中国冬泳网的挚爱!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特将7篇连载编在一起,并对个别文字作了处理。
伦敦冬泳逸事
作者 海 德
伦敦冬泳逸事(1)--入会考验fficeffice" />
从2003到2006年由于工作原因,我在伦敦度过了近四年的时间。我的住所与著名的海德公园仅隔着一条马路。海德公园(Hyde Park)是伦敦市区内最大的皇家园林,与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Park)相连,总共面积2.5平方公里。一条弯弯曲曲的长河(The Serpentine)将公园分为两半。长河从海德公园流经绿公园(Green Park),汇入泰晤士河。由于这条河水流经的地带都是皇家领域,因此也被伦敦人称为“皇水(Royal Water)”。在长河的岸边有一个1860年成立的游泳俱乐部,我非常有幸地成为它的一员,在“皇水”里泡了三冬四夏。虽然长河游泳俱乐部对公众开放,但我经过“理论考试”和“实地考察”两道考验,才成为它的一员。
入会首先要填写一份申请表。
2003年8月底的一个周末,我正在长河边摄影,发现有人游泳。于是走过去询问我是否能在这里游泳。“我们非常欢迎您,但您必须是游泳俱乐部的会员”。一个高高个子的大鼻子男人回答我。不是会员不能在这里游泳,令我很失望。但游泳是我最爱的运动,我鼓起勇气试探着问:“我最喜欢游泳,能加入你们的俱乐部吗?”
他看我恳切的样子,很友好地说:“你得先填写一份入会表格、缴纳15英镑的会员费”。他递给我一份申请表。
申请表印着所在区政府的台头,开门见山地讲:
1、多年检测表明这片水域未经过化学处理,在这片开放的水域游泳,有可能感染以下疾病:
经常会感染肠道性疾病,甚至伤寒症,沙门氏菌或志贺氏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小儿麻痹症;传染性肝炎;链状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鼻、眼、喉痛。
2、你还有可能感染其他疾病。
3、一旦你同意成为会员,你可以在早6:00 至 9:15 期间游泳,但所有危险及风险由你本人承担,本区政府不负任何责任。
本人已经阅读并了解这封信的内容,我理解这片水域是未经过处理、被污染并不适合游泳的。我愿意承担这些风险。
我希望成为长河游泳俱乐部的一员。
签字: 出生日期:
电话: 交费:
许多英文单词都不认识,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快译通,虽然还是有些词查不到,但已经查到的词就够吓人的。我满脸恐怖地望着大鼻子,指指申请表不知该说什么,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仰起头、翘着下巴说:“我游了三十年也没染上那些病。当然,你有可能明天就生病”。 我看着他那副样子,王朔的话起了作用:“我是流氓,我怕谁!”难道英国人会比我还不惜命?咬紧牙关、闭着眼,签上了我的名字。后来我遇到了一个美国人,他告诉我,申请表吓得他考虑了四年时间,才签了字。
“我叫Tony,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大鼻子问我。
“我叫May”。
“May,我先带你参观一下。请跟我来”。说完他笑了笑,伸手做出了“请” 动作。当时我不理解他的话的含义,心想英国人真负责,连参加个游泳俱乐部都要先做实地考察。随后的参观使我理解到实地考察确实很有意义。
Tony把我领进一个房间,介绍说这是俱乐部唯一的一间更衣室。随后大声对里面的人说:“这是 May, 她要参加我们的俱乐部”。
这是一间只有十二、三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面没有隔板、没有淋浴,也没有放衣服的箱子。墙的上方贴着一些老照片,下面钉着挂衣钩,墙角摆着长板凳,还有一张旧二屉桌。里面有7、8个人在换衣服,有男有女。听到Tony 的话,他们都停下来看我,我赶紧露出笑脸跟他们打招呼。这时我发现有两个男人正好刚刚脱下游泳裤、赤裸着身体,站在离我不到两米远的地方。我被眼前的景象搞懵了,笑容也凝固了,不知所措,没来得及想就下意识地扭过头跑了出去。在门口,我听到了里面随我而出的哄堂大笑。
后来,我和Tony 成了好朋友,他经常津津乐道地向新入会的人讲这段故事,还添油加醋地说,我当时脸红红的,像个乡下妞。
我经受住了考验,成为“长河游泳俱乐部”的会员。
fficeffice" />
伦敦冬泳逸事(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英国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讲规矩,即便在游泳俱乐部也是如此。
入会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我参加了俱乐部的比赛。
比赛是在早上8:00开始,比赛距离400米。到8:00的时候,有人高声叫嚷: “On the board! On the board! (上跳台!上跳台!)”,人们陆陆续续往下水的地方走。我看到有个人在岸边一边看表,一边大声报数:“一、二、三、四………”, 数到5的时候有一个人下水了,数到7 又有人下水了,但其他人仍旧不着急地站在一边。我搞不明白怎么回事,本着中国中庸的传统美德,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最自由,心想第一次来别落后,也别争先。于是,我看到有三分之一左右、十来个人已经下水、数报到17的时候,下了水。我拼命地游,超过了好多人,第一个到达终点。
俱乐部的执行官们看着我从水里冒出来的陌生的面孔,一个问:你是会员吗?我答:是。另一个问:你交会费了吗?我又答:交了。他们相互看了看,又一个问:“What’s your handicaps( 你的障碍号码是多少)?” 我不明白什么是handicaps,摇摇头。执行官说:那我们不能承认你的成绩。我很不高兴,一头雾水,心想:英国鬼子欺生。
这时Tony 走过来,向我解释说:俱乐部每次比赛,执行官们给每个人编一个号码,从1开始顺序数下去,这个号码就叫handicaps。每个人的号码是根据他的游泳速度水平而测定的,游的快的人,号码就靠后,比如40,50。游的慢的人号码就靠前,比如5,6等。游的慢的人已经游出很远了,游的快的人刚刚下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游的慢的人不是永远落在最后,而是每个人都有赢的机会。每次比赛每个人的号码也可以跟上次不一样。新会员必须参加三次比赛,执行官们测定了你的速度、给你编制了号码后,你的成绩才能被认可。听了他的解释,我不得不承认英国人太会玩了,令人心悦诚服。
fficeffice" />
伦敦冬泳逸事(3)--重大赛事
俱乐部的重大赛事
在这些比赛中数圣诞比赛最为隆重。这项比赛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的早晨举行,英国著名的电视台(Sky News)年年转播,已经成为伦敦圣诞节的传统节目,跟据记载,到2006年已经是第144届了。当天早晨有许多人前来观看,为了防止非会员混入比赛,我们的胳膊上都带着标记。2005年圣诞比赛的开场白是由穿着民族服装的苏格兰人吹着苏格兰风笛打头,我们穿着泳装先女后男随后。众多围观的人见到我们,条件反射地缩起脖子,围紧大衣。我们则更加精神抖擞,60多名会员一字排开,高唱英国国歌"上帝佑我女王" 。随后每个人依旧按照当天公布的号码(handicaps)顺序下水。凯文(Kevin Murphy) 第一个到达终点,赢得了 2005年圣诞比赛。凯文是英国BBS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兼记者,他以单人34次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而获得“海峡王子”之称。上岸后人们用香槟、美酒迎接我们。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三届圣诞比赛,但都没能得奖,运气不好。
与冬季的圣诞比赛对应的是每年夏季7月中旬举行的桥—桥比赛,从长河上的南桥下水,游到长河上的北桥,距离1000米。这项比赛的乐趣在于享受游泳的过程。平时我们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内、折来反去的游,只有在桥—桥比赛时可以沿着长河、追逐着天鹅、驱赶着大雁尽情地挥舞四肢。
fficeffice" />
英吉利海峡
在英国游泳不能不谈横渡英吉利海峡。
仅长河游泳俱乐部就有8人曾经单人横渡成功,20多人接力横渡成功。其中前面提到的凯文(Kevin)曾单人成功横渡34次,为单人成功横渡之冠,至今保持着“海峡王子”的称号。俱乐部“执行官”之一的罗丝老太太也单人成功横渡十几次,曾被誉为海峡女王,据说现在女子记录已被刷新,“女王”的桂冠也被他人摘走。
英吉利海峡形状象张开的口,从英国到法国喉咙眼处最短直线距离21英里(1 英里= 1.6公里,21英里相当于33.6公里),但由于潮水的流向,横渡路线要“曲线救国”游S型,否则海浪拍打使你根本无法靠岸,实际游泳的距离在50公里以上。每年7、8月是横渡的最好季节,水温在14—18摄氏度。据说横渡时间最短的男子,是一位德国小伙子,用了6个多小时。女子最短的时间是7个多小时。多数人用10到20个小时。2004年夏天,长河俱乐部有位女孩,仅用了9小时40分钟游到了法国。横渡前她经常在长河里训练,每次游不少于7000米。我曾不自量力地追赶她,50米的距离我就被拉下了25米。
单人横渡英吉利海峡,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有人证明你能在开放水域连续不停地游7个小时以上;
必须预订到救生兼向导、公证员以及专用船只,并缴纳1800英镑(有人说1200英镑)的费用,一笔不小的开支。多人接力的人数不能超过6人,费用可由参加的人平摊。
由于英吉利海峡的天气变化无常,海浪和潮水很难预测。横渡成功地概率只有10%。我听横渡成功的人讲,最具挑战性的不是海水的低温,也不是海浪的翻涌,而是在漆黑的夜里,一个人游在茫茫大海上的感觉。英吉利海峡是英国通往欧洲大陆繁忙的运输航道。试想,当巨大的货轮在漆黑的夜里朝你压过来的时候,那将多么令人毛骨悚然!虽然有导航船,但在雾蒙蒙的深夜里,你头上的小灯如同萤火虫的尾巴,稍不留意就被人忽视了。
fficeffice" />
伦敦冬泳逸事(5)---“艳舞”
“艳舞”
俱乐部每年在夏季、冬季分别举办两次晚会。
2003年是我加入俱乐部的第一年,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就看到墙上贴出了圣诞晚会的布告:
“俱乐部于12月20日晚7:30在帝国理工大学游泳馆的会议厅举办圣诞晚会,会员自备节目,自备酒水,俱乐部提供自助式晚餐,参加者每人交12英镑。”
我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看看英国人怎样玩圣诞。但这次玩大发了,把自己玩进了晚会的压轴节目,还荣登最佳演员光荣榜。
fficeffice" />
伦敦冬泳逸事(6)--- 泳者与自然
泳者与自然
在海德公园里栖息着上千种动物,与人类共同拥有这美丽的公园。你一走进大门,一群鸽子就会飞来迎接你,如果你伸出手臂,它们会争相与你亲近。小松鼠也会跑出来拦住你的去路,站立起来向你讨吃讨喝。公园也是遛狗的好地方,经常可以看到松鼠飞快地爬上树,留下狗儿在树下叹气的场面。长河里有黑鸭、大雁、天鹅,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鸟儿。
游泳俱乐部有许多会员带着狗来长河游泳。平时人不多的时候,狗可以不拴着,主人从水里出来时,狗们摇头摆尾地跑过去,亲昵地替主人舔腿上的水。但每当星期六游泳的人多时,狗的主人都很自觉地拴住狗,有的甚至把狗锁在车里,以防影响比赛,或者拴狗的绳子拌住人。
原来在我们游泳的地方只有一家子天鹅,“爸爸”很强壮,它赶走了所有试图在此落脚的入侵者,保卫着它的家庭、它的领地,这一家子天鹅与我们游泳者始终和睦相处。但今年这位“爸爸”好像雄风不比往年了,飞来了好几十只天鹅,不但天鹅之间争风吃醋、抢地盘,甚至不能容忍我们这些游泳人。刚开始我们还满心欢喜地跟他们打招呼,有谁能拒绝亲近美丽的天鹅呢?但发现天鹅并不友好,扑过来啄人,我们让开它,它还追着啄你的后背,屡屡发生游泳人被天鹅追赶、咄啄的情况。眼看我们的游泳场就要被几十只天鹅占领,我们又不能跟天鹅一般见识,这时有人想出了好主意:让狗赶走天鹅,动物对动物,我们既保住了领地,又不失体面,公平合理。
为了保护环境,在岸边的淋浴冲头上挂着一个牌子:请您用清水冲洗,严禁使用洗涤用品。冬天长河的水清澈见底,经常可以见到水中的小鱼,夏天可大不一样,有时有成团的小昆虫,有时有漂在水中的绿藻,游罢上岸,泳衣里挂满了小昆虫的尸体,或者是粘糊糊的绿藻,但我从来没有看到有人用洗涤用品。他们还把绿藻戏称为“洗浴奶”。
fficeffice" />
伦敦冬泳逸事(7)--“伊甸园” (完)
伊甸园
早听人说在英格兰南部、距离伦敦三百多公里的海岸Studland有英国最好的天体浴场(Naturist Beach)。2006年7月份我终于有机会去观赏一下外国人是怎样享受“天人合一”。Studland 海岸被列为英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水、沙滩、植物未经过任何人工的雕琢,百分之百的纯自然。
天体浴场就是裸体浴场。英国只在几个特定的地方,裸体是合法的。在百分之百纯自然的海岸,人当然也应该是纯自然,没有任何装饰,与自然界融为一体。道理虽如此,但距离浴场越近,我的心情越激动、充满了好奇。
一片高起的沙丘挡住了视线,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下面就是天体浴场。在天体浴场你可以裸体,也可以不裸。但我“做贼心虚”,心想,如果我全副武装地下到沙滩,肯定与众不同,就像“秃子脑袋上的虱子”,太明显了。于是我迂回包抄,最后匍匐前进,“潜伏”在沙滩顶。当天的天气不是很热,海滩上人不多,我看到三家子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地上铺着毯子,毯子上摆放着吃的和饮料,围坐着几个人在闲谈、晒太阳,沙滩上有五个人在玩球,其中两个父亲、两个十来岁的男孩子,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总共十个人,除了两人穿着短裤以外,其他人都赤裸着身子。聊天的人表情怡然,打球的人轻松舒展,有的跑、有的跳,有的说、有的笑,美丽自然的海滩,被他们装点成了现代伊甸园。
惜 别fficeffice" />
2006年夏天,离回国的日期越来越近,我心里的滋味说不清楚。一方面是久别的家人,年迈的父母、丈夫和心尖尖上的儿子,另一方面是俱乐部里伴我三年多的朋友们。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里注定,临回国前我赢得了卓克菲杯。以前我虽然也赢过多次比赛,但从来没赢得过奖杯。这使我有机会把名字刻在奖杯上。我不但刻上了英文名字,还特意刻上了我的中文名字,俱乐部的朋友们看了说:好看,像一幅画。中国人的名字永久地留在那里。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在我临回国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比赛结束后执行官突然让大家静一静,宣布说:三年多来May跟我在一起,已经是我们中的一员,现在May马上就要回中国了,我们都会非常想念你。接着他代表俱乐部送给我一张离别卡,上面签满了泳友们的名字。
我接过情意浓重的离别卡,流着热泪说----
2008年,愿我们相会在北京!
“海峡王子”凯 文
单人34次横渡英吉利海峡,不愧是卫冕之王! “海德”提供照片
原文由 [B]秦剑[/B] 发表:
读过海德的伦敦冬泳逸事,我一直在思考,
我们的冬泳组织----冬泳协会、冬泳队、俱乐部……
与人家比一比,有哪些方面该取长补短的?
依我看,最根本的就差在冬泳的宗旨上了!
“长河俱乐部”主张以人为本,重在参与,鼓励参与,鼓励那些“后进”的,
而咱们则主张重在比赛,鼓励疯狂,拚个有我没你,定叫那些年龄大的、体力差的、泳技差的、后参加没经验的,失去信心,失去兴致,自甘暴弃,……
人家冬泳,才是真正的“全民健身”,
咱们只是口唱高调,所作所为所鼓励的,是少数人出人头地,捞奖牌捞实惠,叫多数人成为观众……
游泳的岸边和换衣间是俱乐部成员的家园,受到大家的珍爱。在俱乐部的小桌上经常有饼干、甜点、牛奶等,你不必问是谁的,肯定是拿来请大家分享的。没有人乱丢垃圾,更没人随地吐痰。几位俱乐部的老成员每个星期默默地打扫,不但不取分文报酬,甚至从不在人前谈及,大家都把长河、把俱乐部当成自己的家。
----真正温馨和谐的冬泳之家!
原文由 [B]秦剑[/B] 发表: 谢谢“海德”的执著,对中国冬泳和中国冬泳网的挚爱!
海德,您同虾米人老师都是中国冬泳网上的难得的网友、人才!
你们的佳作,为中国冬泳网增光添彩,提高了中国冬泳网的文化品位!
你们笔下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为中国冬泳人和中国冬泳组织树立了学习楷模!
好文章!
长见识!
为冬泳加油!
[quote]原文由 [B]潘冬子[/B] 发表: 真正温馨和谐的冬泳!比起人家,我们太落后了,我们没有一个好的环境,还在内讧,不应该呀!
是啊,我很感慨,不是说冬泳一家亲吗?为什么呢?哈哈,善目笑对冬泳人,善喜善忧由他去。
原文由 [B]拉登[/B] 发表: 英国人对制度和次序的严谨,值得学习。
感谢白冰老师的编辑!
谢谢“海德”的执著,对中国冬泳和中国冬泳网的挚爱!
它用中国人的目光和理念,观察并诠释了英国冬泳人的所言所行、规矩和环境,展示了各国[详细]
2014年是农历马年。马者,骏也,常用来形容才能出众之人,取溢美之意。2014年会继续在[详细]
京津冬泳人第六届健身联谊活动即将在十三陵水库举行 6月7日(星期六),第六[详细]
首席顾问白冰 发表于 2006-12-1 10:00
“海峡王子”凯 文单人34次横渡英吉利海峡,不愧是卫冕之王! ...
冬网中医大师 发表于 2014-5-29 13:50
人之初,性本善;冬泳人,善全面;
世界人,世界善;善为本,和谐现。
《冬泳网》,是世界冬泳文化的经典宝库!!! 十多年的图文佳作,一直宝藏库中,随时可以查阅! 这是当代“新媒体,自媒体”中,极其少见的网站! |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