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不尽的传说-----------宝林楼
“闺女,快起来,妈带你上宝林楼。”
“昨天我说去,你不让。今天,人家都没去的感觉了。”
“还找感觉啊。妈说看见宝林楼就有了。”
“可我还困那,没睡醒那。”
“那你睡自然醒吧,我走了。”
“不行,等我。”女儿一骨碌就爬了起来。
宝林楼只闻其名,未谋其面就对我们有了莫名的吸引,也包括这个九岁的孩子。
果不其然,当小客车一路颠簸将我们径直拉到山脚下的时候,女儿忘了晕车所带来的不适,一马当先跑在了前面。我并不着急追赶她,海风文学社的成员浩浩荡荡的前行在这通往宝林楼的曲径上,自会有人照看她。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拥塞,我要慢慢的品味这大自然所赋予的甘霖:梨花满枝香满径,绿树成荫湿满襟。在这里阳光和空气都构成了风景,滋润着你的心情也放飞了你的思绪。同行的人告诉我:地处义县境内的宝林楼风景区系著名的医巫闾山之首。这里的入口还有一个“鞭打石门”的传说:当年,薛仁贵在这里带兵打仗,被敌兵追赶,撤退中,前面突然被大山拦住去路,他急中生智,举起钢鞭向大山打去,这一打,前面的高山立刻裂出一道石门,大军就从石门中通过了。另外还有一块被当地人称为“上马石”的巨石,人们可能把它想象成薛仁贵上马用的石头了。
走在前面的队伍停了下来。原来是一块写着“扳倒井”的石碑留住了他们的脚步,大家纷纷在此拍照。演过电影的丹秋老师还摆出了要将其扳倒的架势。这时我才注意到地面上真有一口井。井口斜向一边,据说这口井很深,在雨水充足的年景,人们伸手可以触摸到井水,这是与前一个传说相呼应的。石头背面记载了名字的来历:唐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句丽 薛仁贵至此 人马饥渴 望井兴叹 情急之下 两脚蹬倒井 人马饱饮 后称扳倒井。
在这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地处景区中心的千年古刹宝林楼。它宛如琼楼画阁一般悬挂在去梦半山的断壁之上,这是东北地区独一无二的贴岩古建筑。有文字记载:宝林楼建于唐代,毁于文革,2004年重修宝林楼,使这座千年古刹才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不禁想起了那幅名画《蒙娜丽莎》。此时的宝林楼也象是微笑着朝我招手,不禁加快了步伐。
胸怀锦绣气自华。宝林楼景区的魅力来自天然,来自它的粗犷与雄奇,散发着野性和坦荡的美。工作人员非常详尽的为我们讲解它的自然风貌-------藏龙卧虎的由来:2006年10月19日辽宁省原副省长林声先生莅临这里,当他踏上观景台观赏山,楼时,发现‘宝林楼’所倚‘龙山’上天成一藏龙一卧虎。藏龙头脖伸出冲出深洞,直奔东方。所见之龙如狭风带雨,又有龙身多藏于洞中,势欲裂洞而出。卧虎与龙同向,面部祥和,超然物外,悠然傲世;老省长立即挥毫疾书“藏龙卧虎”。
磅礴而又蜿蜒的山脉用躯体营造了这个梦幻般的自然景观为宝林楼增加了一份神韵,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虔诚的膜拜。那香炉中堆积的香灰,那写着祝愿随风而舞的红布条都说明了这儿的香客密集、络绎不绝,实属礼佛之盛地。
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带着一份虔诚与敬意一点点的揭开宝林楼的面纱。楼分四层,我记忆最深的是崖壁上有一红色的模糊佛象,据说此佛像为唐代所绘。佛像的脑门有块破损。导游告诉我们是有人用枪打上去的。据说,那人在对佛像开枪后不久就死于非命。这让我想起了多行不义必自弊的古训,做人还是要慈悲为怀吧。还有就是楼内的四大天王-------风调雨顺。它们的脚下分别踩着鱼虾蟹鳖和不孝子孙,贪财者,贪酒行凶者及色魔。
站在楼的最顶层可以一览群山,对面的兔儿岭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导游手指的方向。相传是月宫中玉兔下凡,见此地秀色可餐,留恋忘返,遂潜心精修,向北拜禅,留下此景。体力好的一拨人被玉兔吸引,兴致勃勃的去爬兔儿岭了。我体力是没问题,问题是我脚下的鞋不答应。于是,我选择顺原路下山。这时我才注意到位于万丈悬崖上的宝林楼下有棵千年古槐。它随着古刹颓废而枯,露洞风掏。宝林楼修复时,它竟奇迹般的重发新芽,复开紫花,实乃奇景。
一边赞叹着一边往下走。一直沉默不语的社长“东临隐士”又将我们领到了修复一新的宝林禅院。迈进槛内的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梵音,有一种超凡脱俗,羽化成仙之感。而实际上这声音是院中景致给我的错觉。此生我不会远离红尘,但是,小隐隐于寺,大隐隐于市。我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佛教来修心养性。走出禅院的时候,我曾装食物的背包改装了精神食粮,那是禅院里的人送我的书。在《太上感应篇》里写着:能得到本书就是有福之人,能够信解此书就是智慧之人。
我得到了,我信。而且我早就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的性格可以不尽完美,但是绝不能不善良。回来后查阅资料还看到这里有韦陀菩萨显灵的传说。是啊,行善就是积福。
在山脚下,我们和爬兔儿岭的大队人马胜利会师了。真佩服小雨老师和丹秋老师,他们都是70多岁的人了,竟然还是精神饱满,一点没有疲倦的样子。当我指挥我的随身秘书------我女儿给大家照了合影之后,人们开始三五成群的往山外走。这里距离景区大门还有5,6里路。
因为来时这段路是乘车,我又晕的厉害,什么也没注意到。这时我才发现两侧的山都是石山,它们坦坦荡荡,素面朝天。山石上有形态各异的纹理,斑点,还有一道道墨色痕迹。我想那是流水为大山弹奏琴弦时留下的乐谱,那曲调也一定是激昂的。触景生情,大侠一边走一边唱起了革命歌曲。我们的脚步也跟着轻快起来,还不自觉的走起了方步。
宝林楼景区的每一座山都有着独特的灵性,牵引着人们的目光,震动着人们的心灵。能说会道的李哥一边走一边对着眼前的山峰讲述他信口捻来的故事。 “望儿山”和“神龟”山就是他命名的:古时候,这里连年大旱,民不聊生,老头的儿子为了解救乡亲,于是自告奋勇地去西海请龙王降雨。他走啊走,饿了吃树叶,渴了喝泉水,可谓是风餐露宿,吃尽了千般苦,遭受了万种罪。当他快要到西海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了山崖摔死了。老人哪里知道儿子已经死了啊!于是,天天就坐在那里盼望儿子早归。可是盼啊盼,从春盼到秋,从黑发盼到胡子白,却始终不见儿子的身影。一头有灵性的神龟感动于父子情深,感动于儿子能挺身为民解难,于是他告诉了老人儿子的死讯,并告诉老人,从此后他就是老人的儿子。说完,他使起法术,只见满天乌云密布,大雨顷盆而下,土地再也不干旱了。高粱穗子大又大,玉米竟长出了10个棒!从此,神龟就伴随在老人身边,不曾离开过一步。
没想到李哥这独版故事竟感动了我女儿,她要写进日记里。我赶忙查阅资料。原来这山叫孤佛顶,相传宝林古刹祖清上人坐化于此,凡登顶者,均智慧灵光,得孤佛护佑,居家平安。
虽然李版本的故事和这历史悠久的传说大相径庭。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宝林楼的山就如同天上漂浮的云会给人插上想象的翅膀,刻画出各种洁白美丽的传说。这传说是述不尽的,也是听不够的。
原文由 [B]恩施好田[/B] 发表: 不要把与冬泳无关的发上来.
原文由 [B]泽雅[/B] 发表: 宝林楼的传说多多,欣赏了。
把我的兴致勾起来了.真想去看看
原文由 [B]恩施好田[/B] 发表: 不要把与冬泳无关的发上来.
你哪来的和尚,管这宽呀?爱发什么就发,管不着的!!!看你一把年纪了,这没修养那?!把自己的嘴管住!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