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致敬】一位91岁还在坚持出诊的医学专家,走了!—2021-11-30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12-5 04:16 编辑

@香官愚叟@山苗@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 @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一个人,能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贡献到什么程度?她的故事,是我近期看到最震撼的答案:为了摘掉中国“肝炎大国”的帽子,不再被世界诟病;她一心扑在研究上,甚至不惜摘掉自己的器官。为了将毕生所学,用在治病救人上;她辛勤工作六十多年,91岁还在坚持出诊。患者眼中的“最美医生”;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坚毅战士”……不久前,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热搜、没有讨论、甚至没什么人知道。但她的名字,却值得我们记住——陈菊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01“狠人”一个:为了搞研究,摘掉自己的器官50年代的中国,在传染病学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每年因肝病丧命人数高达几十万。甚至因此被国际上扣了一顶“肝炎大国”的帽子。后来,新中国派出了第一批传染病学留学生。陈菊梅就是其中一员。
在苏联的列宁格勒医学院拿到传染病博士后,她返回祖国,投身研究。当时国内的医疗手段还很落后。对肝病患者只能查肝功正不正常,查不出具体的病毒。当时判定患者是否好转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转氨酶的高低。于是,陈菊梅投入了攻克转氨酶居高不下的临床难关中。
由于夜以继日的研究导致劳累过度,她的身体率先出现了状况:她患上了肾小球肾炎,甚至严重到尿血。而这个病,最忌讳的就是劳累。急一点累一点,都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疾病影响了研究工作,“狠人”陈菊梅想了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在外人看起来极其“疯狂”:将身上一切有可能引发炎症的病灶清除。为此,她切掉了自己的阑尾,摘掉了扁桃体。后来更是分三次,把满口牙齿都拔光了。那一年,她刚刚47岁。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没有“后顾之忧”,随之而来的是夜以继日的研究。终于,努力有了结果。她不仅成功研制出降低转氨酶的药物,还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左右。除了肝炎以外,作为传染病学专家,陈菊梅更是诊断救治了近60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达数十万人。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天方夜谭”的事,她都做到了。她曾经说过:“为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我宁愿摘掉身上的全部器官。”仿佛“壮士断腕”般勇猛决绝。这种胆识和气魄,贯穿了她的一生。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02拼命三娘:给人治病,先拿自己做试验
小时候,陈菊梅家里条件不好,学费都没办法按时交。每到这时,母亲都会安慰她好好学习,学费自己再去想办法。因此,她在学习上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了给家里省点钱,她曾经步行几百公里去另一个县城参加高考。走了整整六天。人回到家之后,一下子就病倒了。可惜的是,那一次的成绩,却因故取消了。她很伤心,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就此将她打倒,反倒让她变得更加坚韧。最终,她考入浙江医学院医疗系。为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她甚至借来人体骨架挂在自己床头,利用睡前的时间反复观看、熟记。后来由于成绩突出与工作优秀,她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深知机会来之不易的陈菊梅,努力学习语言,适应寒冷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最终以全优成绩毕业。回国后,她来到了解放军302医院。在这个有名的“病毒窝子”里,她开启了自己“超长待机”的行医生涯。陈菊梅的同事曾评价她是“拼命三娘”。除了专业严谨认真以外,敢想敢干也是她最突出的特点。有一次,她带队去一个落后贫困的农村驻扎,给当地提供医疗资源。由于条件简陋,传统麻醉手术很难施行。团队决定采取另一种麻醉手段。但在实施之前,需要有人先来做试验。陈菊梅自告奋勇当“小白鼠”,却因为同伴操作失误,直接晕倒了3天。就是在那种简陋的环境下,她的“以身试险”总结了经验教训,最终让这个新的麻醉方式取得了成功。工作拼命,是她的显著特点,也在身上留下了印记。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身高165的陈菊梅,体重还不到100斤。但就是这副身体看似瘦弱的身体,却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03最美医生:91岁还在岗位上作为传染病学专家,陈菊梅有很多成就和贡献:独创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方法进入传染病诊治《规范》;首创“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鞘内注射法”;首个发现并应用“五味子降酶”;创造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的惊人奇迹;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等各类科技奖励23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传染病学术著作16部……但她对自己的定义始终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
67年的行医生涯,她从未缺席过。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在每次遇到重大疾病灾情时,也总能看到她奋战在第一线的身影。2003年非典爆发。她敏锐察觉防疫工作的迫在眉睫。几天几夜没合眼,紧急编写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开辟专业杂志的第一个“非典”专栏,向大众讲解如何预防“非典”。同时,更是深入隔离病房,组织专家会诊。那一年她78岁。
2008年,汶川地震。陈菊梅和工作组其它专家们一同来到灾区,展开灾情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当时在现场有记者碰到他们,还询问为什么不戴口罩:“不怕被传染疾病吗?”面对疑问,她笑着回答:“这是灾区不是疫区!经过防疫人员的努力,已经是非常安全的了。”这样一个专业且不散播焦虑的回答,不仅消除了外界的猜测和谣言,还给当地的受灾群众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而这一年深入灾区一线的她,已经83岁了。
2010年,86岁的陈菊梅被诊断患了帕金森症。不仅手臂肌肉萎缩、变细,还时常会因此摔跤,导致半边身子活动的都不太利索。对此,她常常对同事开玩笑似地说:“我今天又摔跤了,各种摔跤姿势都试过了!”即便如此,她仍然一周五天坚持出诊。后来,她不能走路了,就坐车去上班。每天早晨7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公楼下。就这样坚持了5年后,91岁的陈菊梅才正式退休。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04人淡如菊:活着不愿出名,死了不需留名根据采访过陈菊梅教授的记者说,采访她实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几乎每次采访,她都想各种办法“谢绝”。英国的《名人传记》《剑桥大学名人录》等多次想为她宣传,都被她拒绝了。病院想用她的名字命名花园,她不愿:“我活着,不愿意出名,能为病人服务就很快乐;”“死了,更不希望为自己留名。我喜欢安安静静地做事,不愿用我的名字命名……”

有人想为她写传记,她说:“我只是做了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都是些凡人小事,根本不值得宣扬。”“建议你们多宣传些年轻人,他们干得不比我们差。宣传他们更合适……”就和她的名字一样,她既有梅的坚韧勇敢,又有菊的淡然超脱。她从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伟大的事,而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而已。

如今,她安安静静地离开了。就像她生前说的那样。她叮嘱家人不要举办告别仪式;她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首都医科大学。一生做好一件事,当个好医生。她将自己的一生,精神和肉体,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所以一个人,能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贡献到什么程度?我相信答案就是陈菊梅。愿教授一路走好。她的名字,值得我们的铭记。

山苗 发表于 2021-12-5 06:28

令人偑服!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12-5 09:29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04:16
04人淡如菊:活着不愿出名,死了不需留名根据采访过陈菊梅教授的记者说,采访她实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

值得尊敬的医学专家

868584 发表于 2021-12-5 09:45

一位值得尊重的医学专家!

泽雅 发表于 2021-12-5 10:21

   陈菊梅一辈子奋战在救死扶伤的路上,鞠躬尽瘁是医学界的楷模,不愧是人民的医学家,向老人家致敬!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21-12-5 12:32

陈菊梅将自己的一生,精神和肉体,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12-5 15:41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12-5 09:29
值得尊敬的医学专家

多谢邹哥加分给力:handshake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15:53

山苗 发表于 2021-12-5 06:28
令人偑服!

谢谢老朋友山苗长老第一时间关注,点评:):handshake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15:54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12-5 09:29
值得尊敬的医学专家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handshake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15:54

868584 发表于 2021-12-5 09:45
一位值得尊重的医学专家!

谢谢老朋友868584关注,点评:handshake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15:55

泽雅 发表于 2021-12-5 10:21
陈菊梅一辈子奋战在救死扶伤的路上,鞠躬尽瘁是医学界的楷模,不愧是人民的医学家,向老人家致敬!

谢谢老朋友泽雅长老关注,点评:handshake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15:55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21-12-5 12:32
陈菊梅将自己的一生,精神和肉体,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谢谢老朋友尘埃落定关注,点评:handshake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12-5 15:56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12-5 15:41
多谢邹哥加分给力

:):handshake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一位91岁还在坚持出诊的医学专家,走了!—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