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鱼象鱼说【今日玉兔】
古代道教科技与探月:昔日嫦娥奔月去,吾今夜游广寒宫
腾讯道学
2019-01-08
图片
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月项目。
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自古以来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也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
本文通过考察“月”的造字结构、唐玄宗与《霓裳羽衣舞》曲、古代道教科技与探月来看中国人的“探月梦”。
图片
嫦娥四号(资料图)
1
太阴之精
中国人对月亮的认知,首先反映在文字上。月的甲骨文,最早和“夕”是一个字,后分化。古人肉眼观测月相变化,有圆有半,书写上使用一个半月形来表示月亮。中间的一点,表示月亮发光。
图片
“月”的甲骨文、篆文 图源:止水(资料图)
《说文解字》中说道:“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
《史记·天官书注》记载:“月者,阴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水气之精者为月。”
图片
太阴星君(资料图)
古代的对月亮的称谓,以“太阴”与“太阳”相对。道教将其神格化,尊其为太阴星君,俗称太阴娘娘、月姑等。
全称为“上清月府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皇君”(《道法会元》),“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道门定制》),
或称“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
2
夜游月宫
流传于今的中国神话故事,倾注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寄托了人们对拥有美好事物的愿望。
唐代宫廷乐曲《霓裳羽衣舞》,描述了唐玄宗神游至月宫见到仙女翩翩起舞的情景,此曲在皇家祭献老子时演奏。
图片
唐玄宗(资料图)
据此民间有“玄宗夜游月宫”的传说,《唐广德神异录》最早记载这个传说:“法善又尝引上游于月宫,因聆其天乐,上自晓音律,默记其曲,而归传之,遂为霓裳羽衣曲。”
《集异记》中记载:“又尝因八月望夜,(叶法善)师与玄宗游月宫,聆月中天乐,问其曲名曰:‘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默记其声归,传其音名之曰霓裳羽衣。”
图片
叶法善像(资料图)
叶法善,字道元、太素、罗浮真人,其人“好古学文,十一诵诗书,十二学礼乐,研穷周易,耽味老庄,河洛图纬,悉皆详览。”
唐玄宗十分看中叶法善,曾在《赠叶法善越州都督制》中写到:“天真精密,妙理幽畅,包括秘要,发挥灵符。因以冥默难原,希夷罕测;
而情栖蓬阆,迹混朝伍……卓尔孤芳,冷然独往。胜气绝俗,贞风无尘。金骨外耸,珠光内映。”
传说中玄宗由叶真人引导入月宫,足见真人道法的玄妙。
3
道教科技与探月
关于月球的轨迹,古代中国人是通过浑仪中的白道环进行观测。唐代道士李淳风对浑仪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
清乾隆铜镀金三辰仪示意图 故宫博物院藏(资料图)
《唐会要》卷42中记载:“贞观初……上(唐太宗)因令淳风改造浑仪,铸铜为之。至(贞观)七年三月十六日,直太史局将仕郎李淳风,铸浑天黄道仪成……第一仪名六合仪。
有天经双规、浑纬规、金常规,相结于四极之内。备二十八宿、十干、十二辰,纬三百五十五度。第二仪名三辰仪。
圜径八尺,有璇玑规、黄道规、月游规、天宿矩度,七曜所行,并备于此,转于六合之内。第三仪名四游仪。元枢为轴,以连结玉衡,游筒而贯约规矩。
又元枢北树北辰,南距地轴,傍转于内。又玉衡在元枢之间,而南北游。仰以观天之辰宿,下以识器之晷度。”
图片
万户飞天(资料图)
月球探测器的发射离不开火箭,历史上火箭的最早践行者是中国明代的陶成道。陶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炼丹。
朱元璋赐名“成道”,并封其为万户侯。陶成道在炼丹之余钻研火器,一天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了47枚火箭,双手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命人点燃火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户飞天”的故事。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称赞道:“Wan Hoo(万户)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在人类历史上,陶成道飞天永载史册。
无论是嫦娥奔月,还是万户飞天,中国人千古以来都没有放弃对月亮的探索。不仅如此,人们还通过观测月相制订历法,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也可以在“月宫”中奏霓裳羽衣、翩翩起舞。
(编辑:见石)
图片
声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