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2-24 17:54

1224鱼象鱼说【今日书法】

书法章法问题,这篇文章讲透
2018
12/24
09:54
书法孔见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书法的章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幅格式,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作书规则,这些作书规则也逐渐发展成了创作的准则。那么,这些准则都包括哪些呢?我总结了八个,说出来和朋友们一起探讨。

01

意前笔后

章法的谋篇布白是创作书幅的总体设计,必须首先立意,然后起笔书写;而书写又具有落笔定形,“不得重改”的特点,所以只能笔居意后作书,这就形成了意前笔后的笔法原则。因而,书法圣贤都强调意在笔前,然后作书。蔡邕论书说:“夫欲书、先散怀抱,任意悠情,然后书之。”卫夫人告诫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王羲之指出:“夫欲书,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候仰、平直、振动,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书谱》也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意前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由此可见进行书法写作只能手随意运,笔随手转,翰不虚动,下笔有由”。至于临时发挥得好,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书幅,就认为作书是“笔前意后”,这显然是一种误会。因为写得自己满意,不见得就符合书法艺术的法度,即使符合书法的某种方法,那也只能是在学习中的一点进步罢了。


02

选用字体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具有真、行、草、隶、篆等字体及书体。作书谋篇时,需要选择最为适用的一种字体书写成篇,以字体的形体美表现书法艺术的形质美。选用字体的方法大致是:首先,按照所书的文字大意(文字内容),选择最切合的字体,使得字体与文义协调统一,以文字的形、意美(主要是字形),充分体现书法的形质美。如对古雅的文义配以古老的字体,对潇洒的文义配以洒落的字体等。其次,根据书幅的格式—中堂、条幅、匾额等不同需要,选择贴切的字体。再次,针对时代、社会、“二为”方向以及具体环境等情况,选配人民较为乐见的字体。同时,还要考虑到简化字体的应用。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书法是一种艺术,当然可以不受汉字简化的限制,因此汉字简化不会对我国书法艺术有什么不利影响,同时我们也欢迎书法家按照简化字书写,以提高简化字的艺术水平。”总之,作书布白要全面考虑,这样就容易符合谋篇“随遇而设”的情况,起到章法新巧的效果。可见忽视书法艺术的独立性,把文字内容当成书法内容的观点;或者认为书法是塑造字形,与字意毫无关系的议论,显然都是不正确、不可信的。


03

纵横成幅

章法构成书幅的形式,有纵横两大类。纵幅通称竖幅。有两种形式:一是纵有行,横有列,所谓“纵横成行”。幅式的写法,字体的展促变化不大,排列整齐,清朗美观,宜用篆、隶、楷等字体书写。二是纵有行,横无列,即成行不成列的写法,每行字数不等,字体大小不一,字距疏密不同,俯仰奇正各随其宜,变化不居而又协调统一,浑然成章。这种分布形式,以行、草字体书写为宜。

至于横幅的写法,也有两种形式:一是排列成横行的写法,又称“横批”,主要的是匾、牌、碑额、门额等写法,传统写法是自右向左写,而今也出现了自左向右写的样式。二是以短竖行缀成横幅的写法,也就是手卷、长卷及一些题跋等书写形式,现今已有很大的发展,也把诗、词写成这样的横幅,裱成轴子,并有代替竖幅“中堂”的趋势。不过,纵横成幅的书幅形式和方法虽然不同,但是对于篇幅完整、行气贯通和气势恢弘的要求是相同的。至于今人把无行无列的杂乱字幅,说成是书幅的第三类幅式,并与草书的越行写法混为一谈,称赞其具有“自然美”的议论,显然是不正确的。书法是“书而有法”的高级艺术,书法的艺术美并不等于自然美。《书谱》摒弃杂书俗字,保持书艺纯洁性的宏论,足以发人深思。


04

首字领篇

书法作品的第一个字,具有统领全篇字的作用,犹如列队的排头兵,奏乐的定音鼓,飞行的领头雁,重要而显明。《书谱》指出“一字乃终篇之准”,说明这样的一个字,是全篇的标准、准绳。张敬玄论书说:“法成之后,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因此,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谋篇,首先要按照所用字体的笔法和结字法,把第一个字的体势意态,写得有法有化,规范而灵活,成为全篇的标准书体。然后依据这一个字的字体类别和书体风格,把全篇的字写得大小适宜,疏密匀称,参差有致,争让得体,浓淡协调,虚实互成,首尾相顾,浑然一体。从而把笔法的奇妙和结字的新巧,融合于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形质美。


05

行气贯通

章法的行气贯通,就是分布“累成行,缀成篇”,以行间的气脉贯穿通畅,表现出篇幅的气韵生动,浑然天成。书幅行气的气,就是王羲之所说“若书之气,必达乎道”的气。这种气,是书法的气脉,蕴含于书幅的各方面,而蕴寓在行列中间的气,称为行气。

蒋和在《书法正宗》中说:“一字八面灵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外气言一篇有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蒋骥在《续书法论》中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仍续。”这表明书法的气,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经过书法家有法有化的书写,就能使之显现出来。也就是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连断、向背、虚实等关系,进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辩证安排,实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的巧妙书写,从而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书法艺术精品,其行气也就显然可见了。例如,我们看到的《兰亭序》,虽然是唐人临慕的,但是行气还是隐约可见的;而怀仁的《集王圣教序》,同样是王羲之的字,显然缺少行气。


06

墨色协调

书幅的墨色协调很重要,谋篇布白当然不能忽视。古人虽然懂得墨法的重要,但是论述不多,因为他们学书工勤,学得了笔法,也随着学会了用墨,所以无须多讲。书法“中绝”后,人们因为学不好笔法,运笔不能与古人相比,所以就着重在字法和墨法上取巧创新。包世臣在《艺舟双揖》中说:“然而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沈曾植在《海日楼札丛》中说:“墨法古今之异…自宋以前,画家取笔法于书;元世以来,书家取墨法于画。”书家采取“墨分五色”的画法作书,就自然形成了浓墨、淡墨、枯墨、涨墨等妍蛋杂揉的情况。

至于作书如何用墨,《书谱》不仅以巨篇墨迹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而且从正反两方面作出了精辟的阐释。所谓“巧涉丹青,功亏翰墨”,指明了作书用墨不符合书法的情况;而其“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至论,道破了书法用墨的诀窍。这就是说,只有以导顿疾涩、翻转耀抢的运笔方法,写出这样的墨色气韵,才能符合书法艺术的要求。


07

一气呵成

章法分布作书需要一气呵成,是由书写成章的特点决定的。书法写作成篇章,与其他艺术多不相同。作文需要反复修改,赋诗需要频繁推敲,绘画可以边画边改,而书法是落笔成形,“不得重改”。因此,进行书法艺术写作,不仅需要意在笔前,“下笔有由”,而且要技法娴熟,以至“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同时,还要清心养气,物我两忘,气不盈息,一气呵成。作书只有这样进行,才能写得气势恢弘,气脉贯通,气韵生动,龙飞凤舞,栩栩如生。这正如王僧虔揭示书法艺术本质,指出“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时,接着说明“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笔相忘,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总之,书法是“书而有法”的奇特艺术,作书只有技法娴熟,忘怀楷则,一意贯注,一气呵成,才能把书法作品写得含法合情,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


08

有法有化

所有艺术都需要创新,章法布局当然也不能例外。不过,书法的实质,是“书而有法”,即所谓“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因而,书法艺术的创新,是以“有法必有化”的书写来实现的,也就是常说的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书法发展的情况来看,所有真正的书法家,都是经过长期临摹而得法成家的;一切为后人学习不衰的书体,都是从几种固有的字体中变化而成的,而这种变化创新,也是有一定的法度制约的。例如,颜真卿的创新,主要采用了中锋的写法,即所谓“以篆人楷”。


集古字而得法的米芾,是悟出了前人中侧锋结合的运笔方法,即所谓“刷字”。赵孟頫晚年变法,也是学了李北海中侧锋结合的运笔方法,写出了新赵体。可见书法的创新,一须真正掌握字体特有的运笔方法;二要在结字和章法上法中求化,合理变革;三要养成合乎书法要求的个人风格。三者俱备,自能创作出规范而新巧的书法精品。即使仍用对联、扇面等格式,唐诗、宋词的文字内容,依然能进行书艺创新。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2-24 18:10

赵之谦的书画,让我怦然心动
2018
12/24
09:58
盛世丹青书画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赵之谦(1829年8月8日 -1884年11月18日),

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

汉族,浙江绍兴人。

在晚清艺术史上,

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在书法上,

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

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

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

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

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

在绘画上,

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

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

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篆刻上,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

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

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

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今天,

就带大家伙儿从以上三方面,

好好唠唠赵之谦。

赵之谦的书法

其书法初师颜真卿,

后取法北朝碑刻,

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

人称"魏底颜面";

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

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

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



赵之谦传世对联作品整体风格突出,

笔势飞动,极有价值。

40岁前后的赵之谦多以北碑笔法入行书,

从风格上看,此作应作于其时。

这两副对联作品用笔扎实而灵动,用笔速度快,

不斤斤于每一单字笔画的光洁,

但每一笔画起、行、收过程都交待得十分清楚。

结体上每字均有一个中心;

疏密对比强烈,疏处可走马,

密处不透风,颇得“计白当黑”之妙;

借助用笔的轻重调整重心。

章法上行距紧而字距宽,

一反常规而整体浑然。


·赵之谦楷书字帖《集字唐诗》部分


·赵之谦楷书字帖《集字唐诗》部分

一个人的书风,

各种书体最终如果能得到统一,

则其必具独到风格。

五十岁之后的赵之谦,

尤其是他最晚年的作品,

各种书体均已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

所可惜的,是赵之谦平生少作草书,

从中年草书《为犍汀草书集圣教序联》观之,

浑厚质朴中见飘逸,亦全出自北魏笔法。

赵之谦的绘画

赵之谦善绘画,

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

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

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

初画风工丽,

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

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

笔力雄健,洒脱自如,

色彩浓艳,富有新意。




·赵之谦《四时果实图》


·赵之谦《牡丹图》纸本 63X126cm

他的绘画题材,画前人所未画。

33岁时为避战乱而客居温州一带,

在那儿见到了新奇的花卉和海产品,

他将所见一一写入画中,

从而大大开拓了绘画的题材。

他的《异鱼图》、《瓯中物产卷》、

《瓯中草木图四屏》等等,

成了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杰作。


·赵之谦《异鱼图》

赵之谦的篆刻

赵之谦篆刻初学浙派,

继法秦汉玺印,

复参宋、元及皖派,

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

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

并创阳文边款,

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

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


·赵之谦篆刻


·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

赵之谦一生所刻不到四百方印作,

但他已站到了清代篆刻的颠峰。

其中诸多的历史经典,

影响着后来的吴昌硕、黄牧甫、

任颐、赵叔儒、易大厂,

直至这一百多年的整个篆刻史。

除此之外,

赵之谦还是一位收藏大家。

其藏书秘册甚多。

家有藏书楼为"二金蝶堂"、"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

藏书印有"赵之谦"、"二金蝶堂藏书"、

"为五斗米折腰"、"鹤庐"、

"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等。

据藏书刻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简称《鹤斋丛书》),六集,三十八种,

所首经说、杂史、金石、笔记等,

都是篇幅短小的罕传之书。

其中《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一书,

为当时最新的历史记载。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

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让我们怦然心动,也历久难忘。

THE END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12-24 18:41

学习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24鱼象鱼说【今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