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鱼象鱼说【今日逝者】
“红灯记李奶奶”扮演者高玉倩逝世,享年92岁北京日报客户端
2018-12-23 11:04
字号
《红灯记》李奶奶的扮演者高玉倩
北京日报客户端12月23日消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弟子,《红灯记》李奶奶的扮演者高玉倩老师于12月23日凌晨2:47仙逝。享年92岁。
高玉倩,1927年出生,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旦角 ,京剧演员 ,女,生于北京,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工旦。原名高晨。嗓音高亮,富有激情,参演了许多部戏曲和影视剧节目。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李奶奶,非常出色。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演员之一。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原团长张大森逝世,享年74岁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18-12-23 10:09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及清华大学方面获悉,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原团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发展顾问张大森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2月20日9时4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方面介绍称,张大森系我国著名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柳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另外,张大森还长期担任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民族乐团常任指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发展顾问职务。
张大森1960年加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师从中国当代杰出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以及琵琶专家俞良模。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柳琴曲《幽燕春早》,首演双柳琴协奏曲《春天随想曲》,创作有琵琶与乐队《塞上曲》、古筝与乐队《小河淌水》、民族管弦乐《苏堤散步》、弹拨乐合奏《欢快的边寨》、《赶会》、室内乐《怀乡情》等。
张大森还改编了大量中外名曲,如《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喜讯到边寨》、《坎地德序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 52岁四川蓬溪县委原书记邓斌逝世,刚卸任不到一个月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18-12-23 10:02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邓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邓斌同志治丧委员会以及遂宁新闻网方面获悉,四川遂宁蓬溪县委原书记邓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2月21日3时23分逝世,享年52岁。
邓斌的追悼会将于2018年12月24日上午9时在遂宁殡仪馆举行。
公开简历显示,邓斌,男,生于1967年7月,四川安居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邓斌曾先后任大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书记,遂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群工局(市政府信访局)局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遂宁市国资委主任,遂宁市发改委主任,蓬溪县委书记。
另据川报观察客户端消息,今年11月27日,遂宁市蓬溪县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宣布蓬溪县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经四川省委同意,张智勇同志任中共蓬溪县委书记,免去邓斌同志中共蓬溪县委书记职务。 最后一位沂蒙红嫂去世:曾抚养一批革命后代,自家四孩子饿死
女性之声
2018-12-23 09:43 来源:澎湃新闻 问政
字号
12月20日,曾抚养过徐向前女儿小何,罗荣桓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陈沂女儿陈小聪的“沂蒙红嫂”张淑贞因病去世,享年104岁。
张淑贞老人
她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母亲,她曾让自己的孩子吃胡豆汤,将奶水给那些身体不好的孩子,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自家四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弥留之际一直将她最喜欢的那枚党徽紧紧攥在手心,浅昏迷时反复念叨一句话:我是党员...........
22日上午,张淑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沂南县殡仪馆举行,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专程前往临沂送别,并表示“我们要向张淑贞同志学习,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发扬沂蒙精神”。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向老党员、老红嫂作最后的告别。
刘家义表达哀悼之情
她也是临沂市党龄最长、年龄最大的沂蒙“红嫂”。在张淑贞家,三代红嫂用生命和热血支援革命、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沂蒙母亲”王换于被誉为红嫂家风光荣传统的开创者,而张淑贞被称为爱党拥军的接力者。电视剧《沂蒙》中的主角于宝珍原型就是王换于,而张淑贞就是那个儿媳。
“娘(张淑贞)像大鸟喂小鸟一样一口一口把我们这些孩子养大”
——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
“娘(张淑贞)像大鸟喂小鸟一样,把饭放在嘴里嚼碎了,一口一口把我们这些孩子养大。”消息传来,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泣不成声。
抗日战争时期,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看到部队、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工作,他们的子女以及一些烈士子女无人照料,就主动把这些孩子安排到自己家或是附近可靠农户家抚养,逐步发展成为战时托儿所。这些被哺育的孩子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
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
自家四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在那个年代,八路军常年打仗,很多孩子不能随军打仗,只能寄养在农民家中,还有些烈士的子女需要照顾,而王换于的战时托儿所就担负起了这个责任。
王换于共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还有8名烈士的遗孤。就这样王换于被这些孩子们称为妈妈,也就成了沂蒙母亲。照顾这么多孩子只靠她自己当然不行,其中做出巨大牺牲的就有张淑贞。
战时托儿所的孩子们
张淑贞那时候也刚出生了孩子,为了照顾托儿所的孩子,她让自己的孩子吃胡豆汤,将奶水给那些身体不好的孩子。抗战胜利了,托儿所的40多个孩子一个没有少,张淑贞自己的孩子有的却因营养不良照顾不周而夭折。
“娘最惦记的首饰盒里,珍藏着三枚党徽。”
——张淑贞女儿
张淑贞临终前,让女儿于爱梅找来了她一直惦记着的一个首饰盒,在那首饰盒里是老人收藏的三枚熠熠生辉的党徽。
“很久以前母亲就很兴奋地跟我说过一次,说她有一枚党徽。看她喜欢党徽,我又送给她一枚,别人也送了一枚。”于爱梅说。
老人弥留之际,一直将她最喜欢的那枚党徽紧紧攥在手心,浅昏迷时反复念叨一句话:我是党员.....
誓言铮铮,党徽闪闪,张淑贞用一生诠释了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
她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全村的骄傲,我们不舍得她走……
——村民
带领村民做军粮
“她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全村的骄傲,我们不舍得她走……”听闻张淑贞老人逝世,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的村民惋惜不已。
村民眼中的张淑贞走过了坎坷又不平凡的一生:在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到1943年,张淑贞担任2个村的妇救会长,负责13个村的抗日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先后发展了20多名党员。抗战期间,张淑贞全家还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了抗日干部和百余名八路军伤病员。
红嫂,正是民族精神的缩影
据相关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
张淑贞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国家民政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等通过不同形式对张淑贞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刘家义说,张淑贞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沂蒙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传承者,我们要向张淑贞同志学习,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发扬沂蒙精神。
悼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