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2-20 19:17

1220鱼象鱼说【今日书法】

徐利明:书法传统的现代意义
2018
12/20
10:35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书法传统的现代意义

徐利明

核心提示

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是很聪明的。我们的书法家在书写汉字时渗入了自己的个性、气质,审美理想,从而造就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与他人不同,具有鲜明的“身份认定”特征。

书法一旦沦落到“竞技书法”的地步,就会过分地夸大书法的形式表现和技巧的卖弄,忽视做人的道德准则和人品高尚这方面的修养。

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做书之“法”和做人之“法”统一,书法中蕴含着刚柔性格、进退智慧;贯通着真善美的高雅品位追求。

书法的精神美有赖于我们的自觉修为。

1

一、什么是书法传统

我们现在都在讲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个大传统,书法传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谓传统,“传”是传承的意思,“统”则指纲纪、准则。两个字合起来,传统是指历时久远、世代相传、共守一定的准则、规范,取得了共识的某种形式及其风尚。当然,随着时代及条件的改变,它会产生一定的发展变化。那书法传统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书法的艺术美。这是书法的形式本体。书法具有艺术性,是由实用文字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它在汉字的创造与实用过程中炼就了艺术美。诸如书信、便条、公告、抄经、诗稿、文稿等,不仅仅是生活信息的记录与传递,同时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是书法的精神美。这是书法的精神内蕴。书法不仅给人形式技巧上的审美感受,同时,由用笔、结字、章法、墨法等形式要素共同作用创作出的书法作品,能使人感受到某种精神美。这种精神美反映了书写者的个性气质和人文情怀,包括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经济、科技等等综合学养。

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作为书法传统的统一体,自古到今传承有绪,并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2

书法的艺术美——天生丽质

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对汉字的创造,由最初的结绳、刻划逐步演进到象形文字。我们说中国汉字的造字有六大原则: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转注、假借是用字方法的延伸,前面四个则是造字的方法。造字方法中最基本的是象形。在象形的基础上,会意是两个以上象形独体字的合成。指事是在某个象形文字的特定部位加上指事符号,比如“木”字,上面是树杈、中间是树干、下面是根茎;如写“本”字,就要在“木”字下面加一横画,示意这是根部;“末”字指的是树梢,所以这一横加到上面去了。

形声字由一个形符、一个声符组成,比如江河的“河”字,“水”是形符,“可”是声符。所以“六书”的基本是象形。象形具有高度抽象的画意,比如“马”字,就有马头、马身、鬃毛、四条腿;如接受的“受”字,中间是一叶扁舟,上面一只手在推,下面一只手在接。这就是象形字的组合,是会意字。再如“集”字,下面是“木(树)”,上面是“隹”,就是鸟形,在篆书里面有一个或三个“隹”也就是一只或三只鸟停在木上面是“集”。

这种种组合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美妙形式,这种形式美感来自于人们对自然法则的认识。汉字的形成过程充分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先民的伟大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为高度的抽象审美能力。早期的文字有很浓的画意,演变到后来就越来越简练、概括。最初的字形是一种不规则的象形形态,逐渐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浓缩到一个小方块里面去,或是正方形的方块,或扁方形的方块、长方形的方块。


象形文字逐步过渡到注音文字,注音文字完全就符号化了。世界史上的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这些文明古国过去都有象形文字,但是除了中国,其他古国的文字逐渐演变成了纯符号的拼音文字,传统就割断了。唯独中国的汉字还保持着传统,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如仰韶、大汶口、二里头等发现的刻划符号、象形文字,到殷商时期,逐步趋向于符号化,和早期纯象形的文字有了区别;再经过两周古文、大篆,文字演变越来越规范化、抽象化,到秦小篆时完全整齐划一了。隶、楷、行、草最后到狂草,通过一系列字例的排比,我们可以发现,文字演变的过程环环相扣,来龙去脉清晰无疑,这就是中国汉字的伟大之处。

问一个不了解文字学的人,在他面前放一个甲骨文,再放一个狂草,他会觉得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如果把中间环节的若干字例补上,整体看起来就会恍然大悟。这种现象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汉字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先祖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文字的用法没有离开根本,它传承变化有绪,都有出处。不仅文字如此,中国人特别强调创新发展是有传承的发展,不主张脱离根本的突变。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平地起惊雷”似地冒出一个没有根本的东西来是难以被认可的。我说中国书法的“天生丽质”在哪?是中国的汉字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艺术美因子,这才成就了书法艺术。

古人通过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与活用,使每一个字的组合、偏旁的搭配形成了开合、聚散、虚实、长短、轻重、疏密、欹正等若干个对偶范畴。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是很聪明的。我们的书法家在书写汉字时渗入了自己的个性、气质、审美理想,从而造就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与他人不同,具有鲜明的“身份认定”特征,这是美学上的价值。比如某件作品一看就是傅山的,那一件一看就可认定是董其昌的。“五四”时期的文化精英们要废弃汉字,他们误以为是落后的汉字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尽管有的精英人物提出废除汉字、废除书法,但最终没有实现,因为他们自己从内心、从感情上都舍弃不了书法。


我们中国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证明了我们的汉字没有阻碍中国的进步。其实,汉字及其书法不仅仅起到了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实用工具的作用,同时还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感情。即使是在海外生活了几十年的游子仍然忘不掉,很多生活了好几代的华人家族还是要回来寻祖。这种难以舍弃的民族感情就是靠中国文字来维系的。中国文字靠什么维系?靠美妙的书法维系。如果没有美妙的书法,汉字只是一种干巴巴的、很单调的符号的话,也生存不到今天。从汉字书法当中,可以感受到高度的美感,使精神得到愉悦,享受到乐趣,所以才舍弃不掉。


3

书法的精神美——自觉修为

书法的精神美有赖于我们的自觉修为,所以我把它叫做书法艺术的铸魂工程。艺术美是直观的,可以观察到的;精神美是需要通过感受来体悟的。所以我们在欣赏一件作品的时候,眼睛看到、传入大脑的是形式、技巧上的表现,让我们有一个审美上的认知,深一层就是心灵的感受和体悟。这种感受是精神上的共鸣。对一幅作品所蕴含的气息、情调、意境产生感受,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心灵的感悟必须依托于形式本体的表现,依赖于艺术美而存在,艺术美的深层内蕴则是精神美。这要通过作者的自觉修为而实现。

人从识字以后,逐步地读一些经典的诗文,读哲学、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著作,接受书中的思想理念,转化为自己做人处世的准则、规范。所以我们说书法的精神美是由作者的自觉修为渗透到笔墨中去,通过书法的气、势和用笔、结体、章法、墨法的表现而产生的韵味显露出来。这里面体现的是高雅、低俗还是平庸,达到什么样的思想、精神高度,这是瞒不过去的,在笔墨里面必然有所反映,这是可以感受到的。在写字过程中心存杂念的人,他的书法运笔的过程、气韵是不畅的、别扭的,达不到自然流露和真诚表现的境界。因为他的脑袋里始终在想着如何表现,不可能达到自然状态,如此境界就不可能高。所以说“修为”二字很重要。


我们讲人文修养、人格修炼、综合学养都有赖于自觉修为。古人讲“书如其人”,有些人把这归结到政治态度上。比如说赵孟頫,他是宋朝皇族,入元后在元朝做官,有些人攻讦他的字“疲软”,以这种方式解释“书如其人”是有缺陷的。“书如其人”,“如”的不仅是作者的个性气质,还应该“如”他的学养。他的书法具有文人气还是市侩气,可以做审美价值判断,但没办法反映他的政治观点,而他的为人处世、学养的高低是可以反映出来的。

古人往往比较强调人品的重要性,所谓“心正则笔正”“人品不高,笔墨无法”等等。为了强调这一点所以特别地提示出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这种强调有它积极的社会意义。

事实上,历史上很多书法水平颇高的人因为人品不行,对他书法的评价不高,就是因为受到这种道德观念的影响。重视这种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因为它有助于现今社会公德的建设和真善美价值观念的培养。如果否定了这一点,大家都不去重视这个问题,那这个社会就很可怕了,社会的堕落就无可救药了。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提倡,我们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法也要学做人,从学书法中学做人。


4

“竞技书法”之弊

“竞技书法”是我针对近些年来全国书坛书法创作和展览评比的弊端提出的批评。书法一旦沦落到“竞技书法”的地步,就会过分地夸大书法的形式表现和技巧的卖弄,忽视做人的道德准则和人品高尚这方面的修养。曾见报道有刻意想入选全国书法展的作者,急于求成,宣纸用了一刀又一刀,最终劳累猝死,实为可悲!当代书坛有很多乱象,比如作假、代笔、关起门来描摹、做旧等等。

“竞技书法”的恶性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乱象之一。书法本来是追求艺术美和精神美的高雅艺术,现在变成了一种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奖项和职务的恶行。如某省书法家协会换届,居然安排了几十名副主席与秘书长,都企盼着由职务带来社会地位与市场效益。如此种种,造成了社会性的反感,以致如今种种大奖和书法职务含金量大为降低,不值得尊重。如果长此发展下去,中国书法的前途是令人堪忧的。这是当代书法繁荣景象背后所隐含的危机,令人忧虑!

当今书法展赛评审的机制也助长了这种风气,一年十多个甚至二三十个展览比赛,许多年轻人为了获奖,不得不屈就于评委的审美偏好,研究评委的风格、用笔,投其所好,甚至于背后耍出很多小动作。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去获取虚荣的光环,一旦成功,他也可由此得到很多利益回报。这种风气盛行,书法的精神美从何谈起?


5

高雅品位是“养”出来的

人文修养的高度决定了书法作品的审美高度。这种高雅品位是靠“养”出来的。好比我们炖高汤要用文火炖,又类似于印章的包浆,急于求成是不行的。有人制作假的旧印,用烟熏、用油涂,貌似醇厚,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是假的。所以说,文人艺术家,有历史责任感的文艺家、官员、学者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包括我们爱好书法的各方面人士要注意学书法是为了什么。

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可不是为了竞技书法,我们的目标是要养成我们高雅的品位和人文情怀,这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以这种立意来学习书法就能学得很有高雅品位、意境和精神内涵。好比我们看到某些作家、文人本身不是书法家,他们写的字从表现形式和笔墨技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毛病、瑕疵,这一点不如书法家,但是有些书法家往往在情调、气息、那种沁人心脾的清气上面比不过这些作家、文人,因为他们读书多。他们多少年来在作诗、写文,观察生活、提炼作品,用自己的作品倡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的思想境界反映在书法的笔墨气息中,耐人寻味。这一点很值得我们书法家思考。所以,高雅品位是靠“养”成的而不是靠打造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多少年的自觉修为而实现的。


6

发扬书法传统的现实意义

01、发扬书法传统在当今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书法在当今时代日益凸显出“四性”,即文化性、人本性、社会性、国际性。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做书之“法”和做人之“法”统一,教人“敬正”“知耻”;书法中蕴含着刚柔性格、进退智慧,贯通着真善美的高雅品位追求。书法的教育和传承可使每一个国民都得到心灵的滋润、灵魂的提升、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02、学书法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修持和真善美的品格。在书法中,美是载体和表现,它所沉积并作为支撑的是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颜真卿受到一以贯之的历史尊崇,除书法本身的功力外,与他在安史之乱中宁死不降,最后浴火取义有关;秦桧的字写得不错,但卑劣人品使他永远在国人面前跪着谢罪;周作人不仅字写得好,而且深夜磨墨的那种文人情致也可谓真性情,但其汉奸身份,使他的一手好字成绝笔终难成墨宝。

03、书法具有养生价值,在当今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尤其是老龄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书法已成为修身养性、休闲养生的便利形式,受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普遍欢迎。

04、学书法可以促进读书与思考,能促使人被动接受或主动涉猎习书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知识。习书者一旦对书法涉及的人物、历史、政治、哲学等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延伸阅读,扩展知识面。而古今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多是饱读诗文、饱览群书、文化修养极高的文化大家。

05、书法家要加强综合学养,使其作品能够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文修养、精神追求。书法与中国传统的姊妹艺术同根、同理,应互融相通,共谋发展。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发扬书法传统在我们当代,不单是提升书法家的人文修养,对于提升全社会的国民素质、端正社会风气、提高全民人文修养也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的老前辈林散之先生、高二适先生、启功先生等,过去常听到他们谈读书,这反映了老一辈文学艺术家对提高自己人文修养的自觉性,他们抱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所以经常提醒年轻人要多读书。多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文修养。我看过于右任先生写的一副对联:“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学问靠什么?学问靠读书,但不是简单的读,而是研读。胸无点墨气质就不会变化!有人批评“当今书法家没文化”,这句话失之绝对、简单,但是也反映出现在的书法家不重视读书,不自觉修为,所以导致书法作品的精神内蕴浅薄,流于形式上的炫技。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2-20 19:32

“求怪,是不甘寂寞的常见表现”,书法本孤独,庸人勿扰之
2018
12/20
10:36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书法是一种文化,靠的是深厚文化底蕴去吸引人们视线,打动人们心灵,任何人为炒作都会事与愿违。

书法,如果静不心来刻苦临帖,只是忙于展览,忙于发表,忙于应酬,而品质数年一贯制,本想早日成名,结果弄巧成拙。任何艺术家,当然包括书法家,都要坐得起冷板凳,十年二十年在所不惜。假如为利益驱动,不在临帖上下功夫,而在宣传上打主意;不在理论上下功夫,而在关系上打主意。到头来,只能成为“社会活动家”,而不是书法家。钢铁是练出来的,美酒是酿出来的,书法是写出来的。 耐住寂寞写自己的字吧,研究一辈子书法,假如历史能够宽容大度地给你留下一幅字,甚至一个字,就胜过一百次展览,对已对人都很负责,今生足矣!


求怪,是不甘寂寞的常见表现

当今书坛,各种思潮、各种现象,各种希奇的流派,各种莫名的称谓,光怪陆离。在这种种“现象”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经得住诱惑,让自己的书法始终植根于传统,取法于经典。

现在书法界确实存在一种反常现象,假如你写一手传统的“颜柳欧赵”,也许真的获不了奖,参不了展,我觉得参展和获奖都不重要,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参展、获奖而学,一切有志于书法学习的战友,一定不要为了获奖、参展去扭曲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跟着流行书体左右摇摆。“颜柳欧赵”等等这类传统的书法永远不会过时,学习这类经典书法永远不会错。把中国传统这棵千年大树连根拔起去新栽一棵是得不偿失的事。 我们提倡书法的儒雅书风,提倡书法的“中和之美”。历览古今书坛,古有王羲之、米芾父子,今有启功、林散之、沙孟海等等,个个都是儒雅之人,儒雅之字。


同时,我们也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登台,各种流派,共存共荣,异彩纷呈。但无论那一种流派,那一种创造,都必然出于真功夫,“功”从何来?传统为师,“勤”字当先!所谓“功到自然成”。努力吧,朋友们,用你们的勤劳和聪明写一手大众喜欢又高雅的漂亮书法吧。

按耐浮躁,书法安抚心灵

1976年2月,沙老说:“书为心画,心灵不美怎么能写出美的字来?”西汉学者杨雄说:“书为心画”。柳公权有闻名的“心正则笔正”之说。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傅山也说,作字先作人,假如人格不高,字格就媚俗。杨守敬说:书法家“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朱和羹在他的《临池心解》一书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


名人书法充斥着商业浮躁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我们翻开中国书法史册,别的暂且不论,仅就宋代四大家来说,无论是苏(轼)字的天真安闲,还是黄(庭坚)字的纵横奇崛,无论是米字(芾)的迭宕多姿,还是蔡字(襄)的温厚敦实都与他们的人品和性格有着惊人的巧合,于是后人并有了“字如其人”之说。这些说法都为当今众多艺术家所接受。书法作为书法作者从心灵流淌出的琼浆玉液,他必须有一个美的心境,美的“场”。灿烂千余年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当年王羲之假如不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丽环境和文人雅集、曲水和觞的和谐心境,而是在血雨腥风的战场,就不可能写出那样精妙绝伦、流传千古的佳构。征之以书法史,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等,有英雄、有忠烈、有贤臣,人品书品俱高者比比皆是。


书法是情感的宠儿,需耐心呵护、培育

书法创作,不仅仅写古人法帖中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而是写我们心灵中所感受到的世界。毕加索有句名言“我不是画猫的本身,我画它的微笑”。猫的本身多么单调乏味,猫的微笑却是可以画出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感受。写心灵的情感,在中国并不生疏,所谓“胸有成竹”、“心中要有千山万壑”。“胸中之竹”和“心中的千山万壑”都是心灵之物,都是情感之物。古代的西方艺术家大都注重写实,在“形”上做文章,很难成就大业。到了二十世纪这一百年,西方艺术家为什么创造了那么的重要流派,产生了那么多的艺术大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追求到了表现心灵的感受,展示情感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形似、强调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重在表现艺术家内心的主观世界。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心灵的构置件。书法意境的创造带有书法家浓重的感情色彩。只有在作品中倾注感情,点画线条才有生命力,才能流美传神,才能驾起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感情桥梁。 书法创作有时能让我发狂。拿起毛笔,一个个字,飞恕般地以各种形态飘散在我的脑际。有时像不明飞行物一样,呼啸而来,闪着奇异的光线,变幻着各种形态,让你有一丝惧怕,满腔惊喜。意境是书法的灵魂,感情是意境的灵魂。只有用吟诗作词、放声高歌的昂扬激情,让情感掀起波涛,撞击心灵,涌向笔端,才能创作出外形润美,内寓刚劲、意境超逸的作品,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书法,正因为情随人异,情随地异,书法才有了千种风流,万般意境。书苑才出现了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笔墨品类和千古流芳的翰墨丰碑。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12-20 20:00

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20鱼象鱼说【今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