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鱼象鱼说【今日评论】
刘金祥:告别个人英雄主义的企业家文化2018-12-12 00:20 环球时报
刘金祥
36参与
人的天性中具有趋向英雄、书写传奇、构建浪漫和创造神话的本能,这种本能几乎贯穿和覆盖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活动。但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特别是文化工业日益强盛以后,很多人发现他们正面临着与巴顿将军一样的遗憾、怅惘和落寞,因为越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就越是更多地依赖竞争法则和市场逻辑等理性的力量,那些英雄气味十足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其张扬浪漫主义的舞台越来越狭小,其施展理想主义的空间将越来越逼仄,因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唯一目标,这绝非感性的产物而是理性的结果,是一种“缺乏个人魅力的事业”。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客观现实,他们期望在中国这个英雄情结浓郁的社会环境里,能够找到“魅力人生”的实现方式,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实现“魅力人生”的有效方式,就是去做一个“富有个人感召力的文化企业家”。这种超越市场经济的遐想和梦想,使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们经常被个人英雄主义所驱役所左右,做出一些与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相抵牾相背离的低级动作。
我们知道,现代企业是资本追逐利润的主要载体和重要路径,它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以投资者为中心,严格地秉持提高资本回报率的根本原则来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且恪尽职守地履行职业经理人的责任和义务,尽其所能地规避市场的各种风险,而不是拿着股东的投资去实现自己的其他梦想。这种对利益最大化追求对股东高度负责的天职,决定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应具备的是不急不躁、张弛有度的渗透力,而不是理想、激情、高调的扩张力;它要求企业家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憧憬和梦幻,而是已经和正在来临的挑战与风险以及自身的缺憾与不足。
但是,我国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立伊始,就律动着出人头地的传统基因,浸透在经营管理者血液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往往下意识地流露出来,于是,很多民营企业家从一开始就过度追求利润之外的东西,喜欢彰显个人魄力和魅力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突破常规的方法、出奇制胜的手段、哗众取宠的形象被过度地推介、炒作和拔高,这群激情似火、热情澎湃的企业梦想家们遂成为大小媒体追捧和推崇的对象。
“做中国最好的企业”、“当中国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这些励志型口号,曾一度成为某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终极梦想。回顾和检省诸多民营企业家的言行,我们会发现正是一些虚幻的个人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而这种不该出现的过失并没有随着新时期的来临而终结,相反在新时期被少数民营企业梦想家们贴上更加光鲜亮丽的标签继续发扬光大。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刮起的阵阵飓风,绝非完全是被唯利是图的中介机构所助推的结果,这其中也有很多民营企业梦想家的思想痕迹与行动身影,一些不征求股东意见的仓促拍板和武断决策,可能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个上市企业董事长的最初梦想,在并购重组中为了利益的“资本之战”也经常演变成为了维护脸面的“尊严之战”。在这种目标模糊、目的缺失的激烈角逐中,很多资本和资源被低效甚至无效地加以配置,一些企业由此走上式微衰落之路。从近年一些资本策划运营大师的人生起落,到一些红极一时的民营企业梦想家的命运沉浮,不难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家并未沿着以市场为导向运营资本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因为他们认为那些看似创意性的策划,无论如何拼不过跨国企业的现代营销手段,于是舍本逐末地频频与传媒网络牵手互动,企图借助于现代媒介实现自己的经济梦想。超越规律、违背理性成长起来的事物往往会快速衰落。实践表明,那些靠激情助推梦想的民营企业家大都昙花一现,而在市场大潮中迎风挺立的几乎都是潜心学习和悉心运用国际规则的企业,它们的管理者知道在拥有激情和创意的同时该如何去控制和节制。
西方企业在发展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科学理念和合理机制,这套科学理念和合理机制贯穿于企业研发、生产、营销、财务运作的各个环节全部流程,严格地按照这套理念和机制进行操作和运行,虽然不全然能够缔造企业的发展奇迹,但一定不会犯血本无归的致命性错误,所以,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恪守经济规律是绝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唯一正确选项。
在进入注重理性注重规律的新时期,我国各类企业更均应尊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基本法度,不应再血脉贲张地张扬企业家的个性与梦想,不能再蹈那些将一己之念凌驾于普通投资者诉求的所谓“英雄”的覆辙。(作者是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