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鱼象鱼说【今日亚洲】
廉德瑰:推进中日关系还需清除哪些障碍2018-12-04 01:00 环球时报
廉德瑰
0参与
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成功访华为契机,两国关系风雨过后,渐露彩虹。日方希望两国关系从此化竞争为协调,互利合作,互不构成威胁。中方则强调妥善处理历史、台湾等敏感问题,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然而,两国要真正实现和解,还需正视现实,克服难点。
首先,要正视一个战略前提,即日美同盟。日美同盟是一个实际存在,它是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对日占领的背景下形成的,美军基地遍布日本各地,日本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美国掌控之中。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两国提出世代友好的愿景,同时鉴于现实考量并未触及日美同盟。对日本来说,这个同盟既是制约其所谓“普通国家”化的紧箍咒,也是其防卫政策的重要一环,日本的任何对外战略调整,都必须考虑美国的舒适度,中日关系也不例外。比如,近年来尽管日本拒绝参加美军在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但又不得不去那里活动,这既是向中国施压,也是给美国一个交代。安倍访华回国后,NHK电视台播放了“加贺”号在南海被我“兰州”舰跟踪的视频,很是耐人寻味。联想到10月27日安倍访华的最后一天,特朗普扬言要对日本商品征收20%关税和29日安倍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强调日美印澳战略合作,也足以让人感到日本外交“捉襟见肘”的矛盾性。
其次,要重视两个基本目标,即和平与合作。在不触及日美同盟的前提下,中日两国也不是不能改善关系。邦交正常化时两国达成了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的共识,还把两国间关系定位为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关于互利合作,田中角荣曾说过:“日中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最值得高度评价的是中国方面放弃了一切对日赔偿要求。……日本应该对中国进行经济合作”。日方从1979年起总共向中方提供了约320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中国也向日本开放了广阔的市场,如今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如今,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尽管在日美同盟前提下,但中日务实合作,还是前景可观。
第三,要管控三个争论焦点,即历史、台湾和领土问题。三个焦点是在追求和平与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关于历史问题,日方曾在1998年表示过:“遵守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和1995年8月15日内阁总理大臣的谈话,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但前首相小泉曾连续六年参拜靖国神社,安倍首相也向靖国神社献“真榊”,造成中国人民无法相信日方在历史问题上有反省的诚意。关于台湾问题,日方曾郑重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对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但日本的亲台派至今与台湾当局藕断丝连,试图打台湾牌,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关于钓鱼列岛问题,日方无视史料,硬说这些岛屿是无主地,还破坏搁置争议的共识,强行将该岛屿国有化,导致两国关系降入冰点。中日关系要想长期稳定,就必须克服这三个难点,求同存异,尊重感情,以心传心,有效管控分歧。
第四,要坚持四个文件精神,即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和2008年《中日联合声明》。这四个文件是中日两国在日美同盟前提下达成的解决争论焦点问题的政治协议,通过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就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达成了最大限度的政治共识,并在1978年以条约的形式把这些共识固定下来。1998年又与时俱进强调了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强化了和平与合作的目标,日本承诺将继续只同台湾维持民间和地区性往来。2008年,两国提出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愿景,给中日关系以新的定位,日方还承诺继续坚持在《日中联合声明》中就台湾问题表明的立场,并共同努力,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坚持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就是遵守承诺,回归友好合作的原点,就是不忘初心,共创未来的保证。
日美关系和中日关系是日本外交的两大支柱,突破日美同盟发展中日关系在现阶段并不现实,但破坏中日关系以取悦美国也不符合日本利益。其实,中日关系并不针对第三国,中国既不试图拉日本反对谁,也不希望任何同盟成为反华的工具。日方如果真的期待两国关系能由竞争转为协调,由相互威胁变为伙伴,发展自由公正的贸易体制,就应淡化日美同盟的反华色彩,追求和平与合作的目标,管控三个争论焦点,坚持四个文件精神,排除障碍和干扰,共同推动中日关系走向广泛合作的新时代。(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和平与合作是大势所趋! 和平统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