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咋的了?
“中国大妈“咋的了?最近,我收到一条微信,称“中国大妈”和“中国大爷”已进入《牛津词典》(以下简称“进牛”)。“进牛”对“中国大妈”的注释是:“中国的中老年女性,大多数偏胖,精神饱满,声音大;走路成堆,排队加塞;较富余,喜购物,装束臃肿。标配:墨镜,鲜艳丝巾,草帽。热衷拍照,站姿为剪刀腿。”对“中国大爷”的注释是:“60岁以上男性,大多数头发花白,精神抖擞,話多嗓门大,喜欢怀旧,讲历史人物、诉说文化大革命遭遇、走路风风火火、摆老资格、口袋余款不多,装束邋邋遢遢,戴鸭舌帽。热衷买高档照相机,三天两头出门拍照,喜欢成群结队喝早茶、海阔天空,自家小事不管,专说天下大事……”
这《牛津词典》到底有没有“中国大妈”和“中国大爷”的词条,无从考证。我个人认为,杜撰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因为心生好奇,便去网上搜索,发现评述“中国大妈”和“中国大爷”的文章还真不少。从文章的观点和立场看,对“中国大妈”贬多于褒;而对“中国大爷”却褒多于贬。
这条“进牛”的消息,也引发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故意在嘲讽中国的大妈和大爷;也有人持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大妈、大爷能够被牛津词典录用,是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提升的表现。大多数网友与我的观点一样,认为此“进牛”消息纯属杜撰。
“中国大妈”这个名词是怎么来的呢?据网媒称:2013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我国中老年女性乘机疯狂抢购黄金,与国际资本大鳄角力,引起世界金价剧烈变动,从此,“中国大妈”这个新兴名词便唐而皇之挤进了网络。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文章吐槽“中国大妈”屡见不鲜,甚至有的人把大妈们说成是一种“公害”,这也未免太过分了。这些自以为有涵养的人把大妈们的缺点随意夸大,说大妈们在邮轮上不守规矩,说话高分贝,到处大声嚷嚷,干扰别的旅客休息;在餐厅抢座位、抢水果、抢精美佳肴和点心,自助餐浪费严重;在儿童泳池里秀赘肉,将主办方准备好的派对搞成广场舞;风风火火,大大冽冽,说话粗鲁,毫无修养。也有人说“中国大妈”去国外旅游,不注意自身形象,排队插档,抢购大量便宜商品,与外国人发生口角甚至吵架;在众目睽睽之下跳广场舞,大煞风景。事情果真是这样吗?恕我直言,我无法苟同。
我也乘过邮轮,去过国外,上述现象确实也曾看到过一些,但毕竟是个别现象。在邮轮上,不守规矩的“中国大妈”充其量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一;而绝大多数“中国大妈”举止文明,说话轻声轻气,注意自身形象,并没有在外国人面前丢人现眼,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少数大妈陋习一身,做了一些让人瞧不起的举动,只能算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靓汤而已,不值得社会舆论大肆喧染;更不可以一叶障目,全盘否定“中国大妈”的勤劳、善良、朴实、热情、好客等特质。那些舆论制造者以“一竿子打死一群人”的态度,肆意夸大“大妈”这一群体的缺点,视而不见她们的优点,颇让我费解,难道他们的母亲就不是“中国大妈”?
其实在“中国大妈”中,文明出游的人也不在少数。演员吴京曾经为“中国大妈”点过赞,他说:“偶遇旅行团,一位大妈在和同伴们不停地念叨:吃自助餐不浪费,自己的垃圾自己清理,文明出国旅行,别让外国人指指点点啊!给大妈们点个赞!”
又如:江苏淮安市有一名王姓的男子,交通肇事后慌忙逃逸。恰巧被不远处的一位大妈看到并拍了照。也正是这张照片,让王某在逃逸12个小时后被缉拿归案。
还如,有一位“中国大妈”在某国旅游时排队购物,有一名外国男子“插队”不成便与她发生了争吵,并粗暴地殴打了她。可有的人却把“争吵”的屎盆子扣在这位大妈身上,这是不是有失公允?
我们小区也有一群“中国大妈”,她们喜欢结伴跳舞、逛街、旅游和参与社区的各类公益活动,是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她们喜欢在“社区通”上发消息,刷微信,抨击小区的各种负面现象;喜欢查问题、拍照片,对居民中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不断传播正能量。因而她们得到广大居民的爱戴。不过,在我们江浙沪地区,对中老年妇女从不称呼“大妈”(注:一律称冠姓的“阿姨”,如张阿姨、王阿姨等),所以也就没有“中国大妈”这个词儿了。
以上图片:“中国大妈”掠影(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与“中国大妈”这一群体相比较,“中国大爷”很少成群结队外出活动,所以网上负面的消息几乎没有。再加上外国人喜欢“中国功夫”、“中国书画”等传统文化,对“中国大爷”也有几分崇拜之意,因而“中国大爷”的形象就很少遭受社会舆论的抵毁。(文/严伯祥) 其实有些舆论对中国大妈的评价有失公允,放大缺点,缩小优点,中国大妈比较优秀,上进,热情,喜欢打扮,集体出游,也会享生活。当然也有些大妈的表现不尽如意,也是极少数,不能以偏概全。
御风飞舞 发表于 2018-11-27 16:24
其实有些舆论对中国大妈的评价有失公允,放大缺点,缩小优点,中国大妈比较优秀,上进,热情,喜欢打扮,集 ...
谢谢朱阿丽朋友的赞同!
赞冰雪花王之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