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本要捐1200元爱心款手滑误捐12万之后……
全职妈妈小芬在爱心的驱使下,打算通过支付宝捐款1200元,但因操作失误,手滑将支付宝中的12.2万元余额全部捐出。2日下午,小芬收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退回的12万元钱。原来,26岁的小芬最近一直在家照顾4个月大的儿子,晚上常常休息不好。1月28日凌晨1时许,小芬安顿好儿子后拿出手机,在支付宝客户端里看到一个“爱心捐赠”链接,发现一个名为“给孤儿妈妈般的爱”公益项目。初为人母的小芬,看到项目介绍后,同情心油然而生,打算捐款1200元,结果手滑误将余额宝中的12.2万元全部捐出。随后,小芬向媒体求助,希望能帮忙追回误捐的款项。1月31日下午,媒体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支付宝蚂蚁金服公益平台联系。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承诺收到退款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后,在三个工作日内将误捐款项原路退给捐赠人。当日下午,小芬快递出了相关材料。2日中午12时许,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小芬,通知提供银行卡号。2日下午2时许,小芬的银行卡里入账12万元。小芬说,她在申请退款时,只要求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退回12万元。剩余的2000元是爱心捐款,不用退回。
对于此事,有网友表示:一个网上支付客户端,不断向用户推送公益项目,捐款操作却没有任何限制,不禁让人担心资金安全。笔者按照小芬的指点,在支付宝客户端找到“爱心捐赠”链接,并向“给孤儿妈妈般的爱”捐款,操作十分便捷。在“同意协议并捐款”页面,《支付宝爱心捐赠协议》称,用户要自己分辨公益机构的真伪,且对捐赠行为负责,却没有提及公益平台的审查监督义务。确认捐款前,并不要求用户必须阅读和接受协议,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对此,几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大额资金转出,应该有更加严谨的确认流程。比如,在自动柜员机进行转款操作时,需对转入账户进行两次确认,并回答用户名,就是为了防止误操作。另外,网络捐款应该设定上限,以避免明显不符合常规的捐款行为。律师张冶钢说,根据小芬的陈述,综合日常逻辑,可以判断小芬捐款12.2万元并非其真实意思。按照《民法总则》第143条规定,其民事行为无效,可以要求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退还其超出原意向数额的款项。张冶钢称,支付宝公益平台与公益机构的链接过程中,公益平台作为用户资金的保管方,在捐赠协议中,更多强调了对自己的免责条款,而淡化了对用户的保护义务。从金融平台的服务质量上讲,这是不太合理的。文/刘孝斌、刘俊华(新商报)
操作失误! 赵本山的小品成了现实,还好有惊无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