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博士 发表于 2017-8-30 11:17

漂流勇士泪洒虎跳峡 祭奠18年前遇难队友(图)

2004年12月17日06:2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http://img1.qq.com/news/20041217/1165521.jpg


  刚刚在美国成功完成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流的著名漂流勇士冯春,16日专程回到虎跳峡,祭奠18年前和他一起参与“长漂”的遇难队友———“兄弟啊我们漂了科罗拉多”本报记者赵郁蒙王志丽江为您报道
  “兄弟啊,我冯春看你们来了!”
  云南虎跳峡峡谷,滚滚江水从脚下呼啸而过。远处,峰尖如削。冯春站立在裸露的岩石上,表情凝重。“尧茂书、孔志毅、杨前明、王建军、王振、万明、张军、杨洪林、孙志岭、雷志。”他轻轻地念着这些名字,缓缓将早已准备好的鲜花和白酒洒向江中。酒如雨滴,鲜花纷扬,把冯春拉回到18年前那悲壮而难忘的一幕幕。  丽江古城18年了心愿终于得偿
  15日上午,金色的阳光洒向美丽的丽江古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名红衣中年男子右手捧着一束菊花,左手拿着一瓶白酒,沿街打听前去虎跳峡的车。他就是著名的漂流勇士冯春!
  19年前,四川乐山人尧茂书首漂长江遇难。他的行动激起了一群勇于冒险的热血男儿,随后在中国大地上引发了1986年“首漂长江热”,在震惊世界的“长漂”行动中,有9名中国队员遇难,而冯春也是参与“长漂”的几十名热血青年中的一员。在丽江街头,冯春告诉记者,当年遇难的队友曾经告诉他,有朝一日也到美国去漂流。今年7月27日,包括冯春在内的9名中国人成功地全程漂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这次来,他就是准备到队友当年牺牲的地方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们,以告慰遇难的队友。  中虎跳峡“好兄弟,幺哥来看你了!”
  汽车进入虎跳峡峡谷区,一座跨江大桥从车窗闪过,冯春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大叫:“停车!”他拉开车门,在一块石碑旁停下来,用手仔细地擦拭着碑面:“好兄弟万明,幺哥来看你了!”
  冯春告诉记者,1986年9月13日,随队采访的四川省《青年世界》杂志社记者万明在中虎跳峡采访途中遇飞石击中头部,不幸牺牲,年仅23岁。为了纪念万明,在此处立碑。
  汽车顺着崎岖山路继续前行。在中虎跳峡一处瀑布下,冯春再次让汽车停下。他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年万明牺牲的地方。他从花束中抽出一支黄菊花轻轻放在石头上,打开酒瓶将白酒洒在四周,然后点起一支烟放在菊花旁边。这一刻,耳边只有轰鸣的涛声。虎跳峡谷底“兄弟们,我给你们磕头了!”
  沿着崎岖的山路,冯春一行来到了虎跳峡峡谷底。奔腾的金沙江水与巨石撞击,发出振耳欲聋的巨大声响。
  冯春轻轻将手中的鲜花、白酒放下,整理好衣服后,慢慢跪下。打开酒盖,带着浓郁酒香的佳酿慢慢注入江中,“尧茂书、孔志毅、杨前明、王建军、王振、万明、张军、杨洪林、孙志岭、雷志,兄弟啊,我冯春来看你们了,你们的心愿我帮你们实现了,你们安息吧。”
  随后,他将鲜花打开,慢慢丢入江中。“兄弟们,我给你们磕头了!”冯春以头触地,放声大哭。一个、两个、三个,冯春连磕三个响头。此时江水呜咽,江风呼啸,现场情景让人泪下……漂流科罗拉多
  2004年7月13日,在漂流探险的圣地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出现了9名中国漂流探险队员。他们计划用15天的时间,漂流完全长为347公里的科罗拉多河。作为这支9人探险队中惟一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冯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7月17日,进入峡谷的第4天,探险队进入科罗拉多大峡谷最危险的一段河道。一个6米多高的巨浪,如小山般地迎面扑来,船就一下子全部栽进了水中,什么都看不见了。冯春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不顾一切地大声喊着口令:赶快划桨!那一刻,队员们皆使出全力拼命划桨,船也“嗖”地一下往前蹿去,整条船已经过了三分之二;紧接着又一个巨浪卷来,打在了尾部的冯春身上,非常幸运,船倾斜着冲下了险滩。那一刻水急浪高,情况危急,队员们都处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以至船冲过了险滩大家还不知道,直到船进入了安全地带,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7月27日,经历了15天的漂流探险,队员们终于安全到达了此次漂流的终点———钻石小溪。此次漂流,中国探险队员共漂过189个险滩,为今后中国漂流运动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央视《讲述》报道)  为一寸不落10壮士未还
  1985年,四川乐山人、原西南交通大学的摄影工作者尧茂书驾“龙的传人”号抢先于美国人首漂长江,不幸遇难。他的行动激发了一群勇于冒险的热血男儿,随后在中国大地上引发了1986年、1987年的“首漂长江热”、“首漂黄河热”。然而这两次大型漂流都悲壮而终。
  冯春是惟一亲身经历了“长漂”、“雅漂”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流的人。  回忆:用生命保住长江首漂
  记者:能谈一谈您是如何接触到漂流的吗?
  冯春:我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大概在1985年9月份。尧茂书遇难后,四川日报发表一篇《长歌祭壮士》通讯,当时我28岁,在攀钢工作,看了报道热血沸腾。后来,四川省地理学会组织长漂队,我第一个到成都报了名。1986年5月,接到通知参加集训。
  记者:当时漂流对你们来说是什么概念?
  冯春:当时仅仅知道漂流要用橡皮艇、要用救生衣,对江河漂流的认识是“零概念”。我们漂到四川巴塘县叶巴滩时,决定用密封船,队员认为把自己密封在船里就很安全。1986年7月27日,他们开始向6级险滩叶巴滩发起冲击,孔志毅、杨洪林、张军在密封船里。在水流的巨大冲击下,密封船像洗衣机一样在浪里搅动,完全被动,最后,浪把船打烂了,人失去了知觉,3人至今尸体都没找到。其他5名队员在敞篷船上,他们都活下来了,漂到了虎跳峡。
  记者:虎跳峡是世界公认漂不过去的峡谷,你们当时是如何漂过去的?
  冯春:在漂虎跳峡时,我们停留一个月,后来还是决定采用密封船。但是,后来一条密封船被打烂,一名队员牺牲了,另一名队员被困右岸绝壁下四天四夜后被营救。其余人员通过了虎跳峡。
  叶巴滩发生队员遇难后,漂流队放弃了叶巴滩及下游几个江段。漂到宜昌后,为了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表明此次漂流是一寸不落的全程漂流,我们派了一只小分队补漂,又造成3名队员遇难。
  长江漂流队当年11月25日漂到东海。此时,我们的补漂队员还在江边寻找失踪的队员。当他们通过收音机听到大部队进入上海时,禁不住号啕大哭:我们终于完成了中国人首漂长江的壮举!
    反思:生命第一探险不是冒险

  记者:包括尧茂书在内,为漂流长江一共牺牲了10人。第二年,参与“长漂”的几名洛阳人又组织了黄河漂流,又有7名队员遇难。消息传出后,舆论开始对长漂的意义展开讨论,有人说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冯春: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在那次漂流之前,中国在漂流领域是空白,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起步,设备也十分简陋,对于这项运动的先行者,我们应当尊重。
  记者:事后,你们有没有进行过反思?
  冯春:对于这样大的牺牲当时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样的代价值不值?我想,这个争论到现在都没有结果。之后,我们总结,当时漂流就是热血加冒险。当初我们对探险的了解是肤浅的,认为漂流就是一寸不落,全部漂流。美国的漂流已经有100年历史了,但他们的理念仍是“生命第一,探险不是冒险”。而我们队友的10条生命就因为过度冒险而失去了,中国漂流应该回归理性。
  “长漂”殉难者
  尧茂书:四川乐山人,1985年7月24日在金沙江通伽峡遇难
  孔志毅:1986年遇难金沙江叶巴滩
  杨洪林:1986年遇难金沙江叶巴滩
  张军:1986年遇难金沙江叶巴滩
  孙志岭:1986年遇难虎跳峡
  万明:四川丹棱人,记者,1986年遇难虎跳峡采访途中
  雷志:1986年遇难金沙江白鹤滩
  王建军:成都人,1986年遇难扎木滩
  杨前明:成都人,1986年遇难扎木滩
  王振:成都人,1986年遇难扎木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漂流勇士泪洒虎跳峡 祭奠18年前遇难队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