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贤集语 指教做人(视频)三水共寿礼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0ODEy语NzM2MA==/v.swf《民贤集语 指教做人》文字稿及视频地址一、文字稿*民贤集 它是我国自南宋以来广泛流传在民间的读物,以格言诗句和谚语形式,用四、五、六、七文字格式,谈为人处世哲理。几百年来在我国民间有着深远影响,是启迪思想学习做人的好材料。经取材、编辑和简单注释形成本作品内容,并用美景为背景做成视频,使其更形象效果更好。期望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能有所帮助,对学做好人能有所裨益。*“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一个常做好事的好人,处处顾及他人,一定会事事顺利、前程似锦。*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良温馨美好幸福家庭,其成员都会是具有高素养的好人,会衣食富足。* “凡事从实, 积福自厚。”坦诚求实的思想品质将使你永远自信快乐和幸福。*“居必择邻交必良友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选择好的邻居和朋友,邻里关爱,诚信交友,学习尊重他人,是作为好人所需有的品德。* “ 得荣思辱,身安思危,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要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信守良知、 遵纪守法。*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极端自私、忘恩负义,既损公又害己,汲取教训干净做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要具有自知之明、谦虚谨慎、勤奋学习、老实做人。*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多金非为贵 安乐值钱多。”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努力奋斗使其活得有价值既充实而又安全和快乐。*“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 。”孝敬父母是子女报恩的必须有的责任,重要在实践。*“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家庭和睦、妻贤子孝是财富、是幸福,重金难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正人君子,光明磊落、坦荡为人讲其义气。图谋私利的小人常常背后搞鬼,时常忧愁,局促不安,窃窃私语、干不正当之事。*“饶人不是痴 过后得便宜, 量小非君子,日久见人心。”要宽容、谅解能得理让人,吃亏是福,融洽和谐的处事对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成才,从小就要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工作,一定要付出艰苦代价,才会有所作为。*“休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常生气损害健康,加速衰老。遇事要沉着、冷静和不轻易动怒。*“青山只会明今古 绿水何曾洗是非。大道劝人三件事 戒酒除花莫赌钱。” 世间万物,只能目睹时过境迁,却不能免除是非曲直,更不能评点黑白颠覆,人要能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赌、不嫖、不酗酒,做一个坦荡、正派的好人。*“常将好事于人祸不临身害己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对人具有爱心,体贴热心相助,处处以礼相待,自己也会远离灾祸。*“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劝君莫做亏心事, 古往今来放过谁。” 无论什么人都应该严于律己,多做好事,不做危害他人、违背良心的坏事,做正人君子。否则早晚将受到报应,时刻受良心责备。应牢记:民心是秤,历史是镜,实践检验真理,历史定能还它本来真实面貌。*“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 要有爱心,热情关爱帮助他人,不冷嘲热讽、漠不关心,人间要充满着爱。我国现在有很好的育人成才的好环境和好条件,有志者事竟成,年轻人努力再努力。*“莫作亏心侥幸事 自然灾祸不来侵” 是忠告。“人见利而不见害 鱼见食而不见钩。” 是警告。*“少年休笑白头翁, 花开能有几日红。 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空长做什么。” 要尊老爱幼,珍惜人生有限时光,年幼要拼搏有所作为。年老要力所能及服务社会,发挥余热。这样我们国家会更蒸蒸日上,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圆。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要彬彬有礼,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孜孜以求勤奋学习工作,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言多语失皆因酒 义断亲疏只为钱 。 有事但近君子说 是非休听小人言。” 要清心寡欲、不染不良嗜好,要扶正压邪,坚持正义,努力成为作风正派的好人。*“人道谁无烦恼 风来浪也白头。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人生不平坦,坎坎坷坷是常见的,要不畏惧困难,要不屈不挠,点点滴滴做起,像成就泰山那样。*“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雨里深山雪里烟看时容易做时难。”重视友情、以诚相待,脚踏实地,成为说到做到的好人。*“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但能依理求生计,何必欺心做恶人。”注意人情世故,热情待人,注意伦理道德,不做亏心事,成为公众认可的好人。*衷心感谢新华摄影论坛大师们提供的精美摄影作品。 欢迎您光顾本作品,请提出修改意见。 您搜索“三水共寿礼”或“辽宁大学李洪涛”或“李洪涛冬泳” 可查阅发至网上的其它作品,谢谢。 三水共寿礼 二零一六年七月十八日二、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0ODEyNzM2MA==.html
传承民族优良传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