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维尼 发表于 2015-10-13 09:18

北京日报报道 赵瑞萍:骑行世界的中国大妈

本帖最后由 小露维尼 于 2015-10-13 09:18 编辑

http://bjrb.bjd.com.cn/html/2015-10/13/content_317891.htm
赵婷    为了采访赵大妈,我等了三个月,因为她去澳大利亚骑行了。注意,不是跟团旅游,而是沿东海岸骑自行车纵贯半个澳大利亚。这是她骑行的第14个国家。    关于赵大妈,我有三个问题特别想问她:一六十多岁的中国老太太,不会外文,又常常是单身出行,如何沟通?怎么问路?年年出国,一走俩仨月,是特别有钱吗?去过西藏,穿越了美国,动辄几千公里的行程,如此过人的体魄和毅力,她曾经是专业运动员吗?    如约来到怀柔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一套不大的两居室里,我终于见到了传奇大妈赵瑞萍。黑脸膛,有皱纹,头发随意地抓在脑后,耳垂上环形的金耳环,典型中国大妈的模样。可是蓝色运动上衣、黑色紧身运动裤,动作轻盈,语速飞快,手边一张张世界各地的地图、书柜里堆满了各式各样奖杯、奖章、证书……又不那么“大妈”。    五分钟后,我知道自己的采访提纲是白做了——大妈根本不用问,我只有瞪大眼睛、张开嘴巴,低头狂记——前两项不是出于记录的需要,而是因为她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不可思议。    1.    野人萍迹    许多人说她野。    圈里人喊赵瑞萍“萍爷”。她给自己起的绰号是“萍踪浪迹”,简称萍迹。也有人叫她“野人萍迹”。    细数这些年的单车旅程,相信你也一定挑起大指赞一声:萍爷!够野!    2004年,赵瑞萍爱上了单车运动,当年就把北京附近骑了个遍。    2006年,54岁的她与两位路友单车骑行世界最艰险的川藏线与青藏线。    2009年,她单车独行欧洲,75天游览了11国,总骑行4883公里。    2012年,她独行美国大陆,从西海岸旧金山到南海岸新奥尔良,再转战东海岸纽约。    2014年,她从拉萨骑车出发,翻越喜马拉雅山抵达尼泊尔加德满都。    2015年,她又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沿东海岸一路南下,86天途经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总骑行3300多公里,纵贯半个澳大利亚。    到目前为止,赵瑞萍的骑行身影已遍布14个国家。    西藏之行,是赵瑞萍单车远征的处女行。骑车去西藏的梦做了多年。2006年赵瑞萍与大个子李师傅、小个子刘师傅从成都出发,开始了进藏之路。    川藏线海拔落差大,泥石流塌方处多,要翻越十几座高海拔大山,穿越多条河流、峡谷。最有名的就有业拉山怒江72拐,矮拉山18道弯儿,还有通麦、排龙老虎嘴天险之路和102大塌方区域。路途遥远、惊险,个别路段还有治安问题,加之高原立体气候变化无常,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些都考验着初次骑车出远门的赵瑞萍。    在雅安,当地人告诉她:“成都好多骑车的人,坚持再坚持,也就到了康定便打道回府了。没有好路可走,雨季到了,山上掉石头。”    赵瑞萍和同伴们还是坚定地上路了。这一路上的艰难、惊险、窘迫数都数不过来——    下雨了,烂泥路上,车轮挡泥板的槽内都是黄泥巴,车轮已经不能转动了,三个泥人只能艰难地扛着车行进。    下雹子了,豆大的冰雹迎面而来,打得脸又痛又凉,头盔丁当响。    急驶的越野车轧过一摊新鲜的稀牛粪上,吧唧溅在脸上。    远处山坡上放牧的孩子用乌尔朵(抛石器)飞来石块,百发百中,被击中右肋的赵瑞萍连忙加速躲避,却一头撞进烂草坑里。    路边小牛犊似的大黑狗冲过来,咬到了自行车的后挡泥板,三十多米才松嘴,回头一看挡泥板已经成了麻花。    还有时,骑着骑着身后突然咣当一声震响,又一大块石头滚落下来……    最大的危机出现在二郎山隧道之后的大下坡。别以为上坡艰难,其实下坡更危险——“我的时速控制在35公里,似飞起来的感觉,路旁的大渡河和远处的山庄,在我视线中似流星划过。”30分钟后,赵瑞萍的双手已经发麻,右腿没有了知觉,陡坡却还在延伸,车后40公斤的驼包不断地左右摇摆着。她失控了,感觉不好,又不知所措,慌张中左手点刹,右手死死攥紧后刹,自行车咣叽摔了出去。“幸亏我紧靠山体一侧骑行,不然,就直冲下大渡河了。” 撩起衣服一看,碗口大的伤痕青紫一片,膝关节内侧肌肉已严重的拉伤。晚上,缩在又潮又硬的被子里,受伤的右腿阵阵作痛,赵瑞萍躺在床上不停地颤抖。可第二天,她又出发了。    风餐露宿57天, 她们的队伍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开。翻雪山,穿峡谷,钻密林,蹚大河,陷泥塘,走栈道,漫步沙漠,闯过泥石流,智取72道拐……累计骑行3830公里。    每个晚上,赵瑞萍看地图,写游记,阅读朋友们的留言。一路骑来,她竟留下了12万字的笔记,那里面记下了排队驶过的司机们伸出大拇指;也记下了高原湖水的纯净澄清、一尘不染;记下了如何分辨虫草;也记下了美丽而辽阔的塔公大草原,几十公里没有人烟,悠闲且温顺的牦牛满山遍野,有的站立在路中央久久不动……    骑到布达拉宫广场时,赵瑞萍激动得哭了。    “有的朋友说我另类、自虐。在两个月的旅途中,我与数不清的‘另类’相逢又相识,共聊祖国大好河山,共享骑行带给我们的快乐。我很自信与自豪,更感幸福与快乐。”    回到北京时,赵瑞萍瘦了许多,脸被紫外线严重灼伤,鼻子尖是烂的,骑行服没有了本色。但,她却对单车旅行上瘾了。    2.    赵瑞萍很有钱吧?错了。赵大妈既不是体育专业出身,也非大富之家。    去西藏前,她靠打工做“需要体力付出且收入不多的职业”挣钱完成了升级户外专用装备、自行车的工作,还用缝衣线量地图的土办法,估计出投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确定下每天要走的里程,写好了路书。    第一次出国,她把欧元现金全放在一个小包里,绑在腰上,结果汗水把钱全沤湿了。她就在草地上晒钱,还幽默地自语:人家出国洗钱,而我出国晒钱。“这以后才知道钱要放在颜料袋里。”    每次出国,走多久只有两个决定因素——签证日期和兜里的钱。头几年,她都是靠打工挣出门的钱。60岁以后在家人的劝阻下才不再去打工。    她把出国游省到极限——60天美国行,2.8万人民币;75天欧洲行2.3万人民币,今年刚刚结束的86天澳洲行只用了1.7万元。这可是从出家门到进家门的全部费用,包括机票以及食宿。    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怎么完成的?秘诀说出来你也不能“复制”——    住,酒店别想了,很多时候是在野外搭帐篷,出于安全等考虑就住个帐篷旅馆、家庭旅馆的,已经是享福了。城市里不好搭帐篷,长途车站的候车室、中餐馆的地下室都能将就。    吃,就是超市里最便宜的面包,开始时连肉肠都舍不得,后来体力跟不上了才肯买。缺少蔬菜水果,地上的野菜、树上的榆钱儿,路边的野苹果都是她的副食。有一次在美国丹佛,她住进小旅舍休整,自己煮好了鸡蛋,习惯性地向当地美国客人让了一下,没想到人家接过来就吃。“我心疼得呀,花美元买的,好贵的!那是我准备第二天带在路上吃的。”    赵瑞萍不会外语,在外国也没有任何亲朋好友接应,更没有导游。    语言不通怎么行万里路?    赵大妈开始从书柜里掏东西。    最先拿出来的是一张张地图,欧洲的、美国的、澳大利亚的;有中文版的,也有外文版的;有的已经破损严重了,但彩笔标出的路线依然清晰,许多地点都有 “备注”,除了中文地名,也有简短的日程笔记:“绕了一圈”,“最累的一天”,“美丽的海边小城”“迷路”……她说自己床头以前贴的全是地图,没事就盯着它们琢磨。在国内先用中文地图准备,到了国外再找到当地地图进行对照,来寻找可骑行的道路、识别路标。    然后,掏出来的是一沓手写的路书,每一站的接序,两点之间的里程数,进出各个国家的起始日期,签证日期,以及往返的航程号……字迹清晰工整。    再后,是笔记本,那是她每天晚上在帐篷里摸黑写下的日记,里面夹着各种小纸条,大小不一,笔迹不一,但都是中英对照:“我是骑车旅游的中国人”“我不懂英语”“我要去阿德莱德”……赵瑞萍说:“在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会讲汉语的人,都是我的救星。”    她就是凭着地图和陌生人翻译的小纸条,以及反复重复地名(反正都是音译,多说几遍,再拐个调儿,总有人能听懂),骑行了世界上四块大陆的千山万水。    这样 “野性”的旅途自然是会遇到许多常规出游中难以想象的困境——    在欧洲,清早醒来,常发现车轮上、鞋上都爬满了大肉虫子,有时帐篷下盘着蛇。    在澳洲,半夜被哗啦哗啦的声音吵醒,原来是一只袋鼠在翻找塑料袋里的食物。    在德国不莱梅,坐在路边吃着面包,不知不觉她倒地睡着了,醒来发现面包渣引来了成群的蚂蚁,爬满了她的头部和脖子。    在美国,最惊险的一回,她在水洼边“方便”,一回头发现不远处有条鳄鱼,吓得提起裤子就往公路边跑。定了定神,又冲回去拽出帐篷和自行车。    去尼泊尔途中,入住小旅馆,被毒蝎子咬伤了腿和腰部。    除了动物,天气也常常来挑战——    在澳大利亚的大洋路,连续11天,天天顶风冒雨骑行,人都没有人模样,“牛群见了都吓得直跑”。    在美国,因为车子彻底坏了,不得不改变计划搭乘“灰狗”巴士,她才幸运地躲过了飓风“桑迪”,化险为夷。    不怕吗?    “怎么不怕?太恐怖了!有时骑行在悬崖边,觉得自己随时可能坠入深渊;有时在大海边,觉得会被波涛卷走,头发根始终立着。”    每次出发前,赵瑞萍都会给家里留下遗书。    那为什么还要出发?    “我这叫‘吃尽唐僧苦,领略异国情’。虽然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一想到去西藏,去国外,那么长的路程都是靠我的车轮一圈一圈地轧过来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年轻的时候我只知道在单位努力工作,在家做贤妻良母,心里有梦也不敢追,觉得那是痴心妄想。等活到退了休才发现:世界这么大,我哪儿都没去过,我还有那么多的梦没追,那么多事情没做呢!”“有的事儿你现在不去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总会有一天,岁月阻挡住我再也不能出游远行。但那些高山草场、层峦叠嶂、曲径通幽……会如电影般历历在目。”“这几年明显觉得吃力了,所以我更着急。明年准备骑行南美的巴西,去分享里约热内卢的奥运气氛。——趁着还活着,生活在路上。”    3.    冬泳队的“破冰船”    赵瑞萍没有体育背景,她坐过机关,下过车间,退休前是一名政工师。如今她惊人的强健体魄,得益于她的另一个爱好——冬泳。    难以想象的是,她曾经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在家劳保三年,卧床三个月。“像《红高粱》里巩俐似的穿个大棉裤。”是中医治疗加游泳帮她恢复了健康和对生活的希望。从此,游泳成了她的爱好和特长,无论是蛙泳、自由泳还是蝶泳,乃至跳水她样样都行,且动作规范,泳姿优美。    1998年,赵瑞萍第一次看到有人冬泳,吃了一惊,还以为人家是掉了钥匙。第一次自己下到冰水里,就一个猛子扎了下去,结果冻得喘不上气来,觉得自己要死了。后来才知道冬泳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从那时起至今,赵瑞萍已坚持了17年冬泳,她不仅是北京冬泳俱乐部的会员,还多次代表北京队参加全国各地的冬泳比赛,年年比赛,年年拿奖。每次俱乐部活动,她总是早早地跳入冰河参加破冰,大家常常开玩笑地称她是“破冰船”。破冰容易受伤,手上、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可她说:“我愿意看着大家一个个下水了,心里就高兴。”    是坚韧的性格促成了这样的爱好,还是这样的爱好锻造了赵瑞萍坚韧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谁说得清呢。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她参加了俄罗斯冰水运动联合会主办的漂游阿穆尔河及鞑靼海峡1300公里接力活动,和队友成功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场马拉松游泳活动,中俄冬泳人携手,每名队员每天要下水1至2次,游30分钟,然后换人接力, 25名队员要在25天完成1300公里 抵达南萨哈林岛。赵瑞萍是5名中国队员中唯一的女性,也是这次活动中年纪最大的女队员。她不仅每天下水两次,而且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她还担负着全队的按摩工作,俄罗斯官员纷纷向她竖起大拇指,表示敬佩。    2013年3月,她代表中国冬泳人独行北极圈摩尔曼斯克,又荣获两金一铜,为中国冬泳人争了光。    最省钱的旅行    4.    女杰的朋友圈    无论是被北京市自行车协会授予“巾帼英雄”的称号,还是被冬泳队称为“女杰”,赵瑞萍很自豪。但她更在意的一是路上的风景,二是八方帮助她的朋友。    向赵瑞萍要些资料照片,她一边在电脑上敲打着一边说:“我一文盲,电脑玩得不好。”要知道,这位63岁的老太太,有自己的博客,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背着手机、充电宝,每晚上传自己的照片和朋友们分享。    她把自己去西藏和欧洲的游记整理出来,十几万字,一个字一个字自己敲到电脑里,又附上详细的路书,自费印刷,都送给了那些和她拥有同样梦想的人。    出行澳洲,儿子给了她一张卡,86天她没舍得划一次,她的原则就是:花我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    她没钱印刷自己美国的骑行游记,却多次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各地举办游泳比赛。    她常常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陌生人的咨询,讨教出国签证、骑行的经验,她总是毫无保留详细地倾囊而出。    她也因此结识了天南地北的朋友。2011年8月23日,到达洛杉矶那天,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城市一对一”栏目首播了对她的专访节目,而且是专门选择了赵瑞萍生日那一天播出。赵瑞萍住进了一天10美元的家庭旅馆,借别人的笔记本电脑看了节目。在QQ空间里,赵瑞萍还看到了青岛冬泳队发来的祝贺视频,他们穿着泳衣,聚集在海边,雀跃地跳着喊着“祝萍迹生日快乐,祝萍迹美国之行平安顺利”。凌晨2点,异国他乡的小旅馆里围在电脑前的陌生人们和她一起分享了千里之外的祝愿,分享了只身上路的她却拥有庞大朋友圈的快乐。    “呀,家里有客人。我没什么准备。”采访临近结束时,赵瑞萍的爱人回来了。他原来是国家足球一级裁判,后来改行当了网球教练。是爱上了怀柔的一片山水,俩人才来这里买房定居了下来。    “您这么老往外跑,家人支持吗?”我悄悄问。    “他们拦不住我。”赵瑞萍笑着回答。    后来我听说,最初每次出发,丈夫都会一大早从京郊赶去,帮赵瑞萍做各方面的最后检查。每次媒体来家采访,都是丈夫准备好饭菜,和记者喝酒聊天。刚进屋时他说没什么准备,便是指没准备饭菜。三杯酒下肚,他会聊些什么呢?想着这些,我还真有点后悔错过了这顿饭呢。

崔大嘴 发表于 2015-12-15 06:37

老虫 发表于 2015-10-13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京冬泳人的骄傲

傲霜雪5 发表于 2015-12-14 19:04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510/15/061950wad48j3apnnajsc1.jpg

广西红水河 发表于 2015-12-14 16:02

除了佩服,还是佩服!:D

四元柱 发表于 2015-10-16 12:17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崔大嘴 发表于 2015-10-16 12:23

四元柱 发表于 2015-10-16 1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黄河大侠 发表于 2015-10-14 22:41

巾帼英雄,冬泳“女杰”冬泳人的骄傲,学习的好榜样!

崔大嘴 发表于 2015-10-15 06:20

老虫 发表于 2015-10-13 22:10

北京冬泳人的骄傲

崔大嘴 发表于 2015-10-14 06:10

老虫 发表于 2015-10-13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京冬泳人的骄傲

古月胡 发表于 2015-10-13 20:10

女强人——学习的榜样!:victory::victory:

崔大嘴 发表于 2015-10-13 10: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日报报道 赵瑞萍:骑行世界的中国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