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水手 发表于 2007-11-12 17:40

中国式饭局:吃饭事小出局事大

<P>&nbsp;&nbsp;&nbs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 比尔·盖茨以三道菜款待中国国家主席胡**,再次呈现了东西方餐桌政治和饭局观念的差异,也引发了国人对怎么吃的热议。中国的饭局不是这样的,菜虽然一定丰盛,但“局”更加重要:<FONT color=#f70909>吃饭事小,出局事大</FONT>。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中国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FONT color=#ff0000>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FONT>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采阴补阳,有大哥的女人和新加盟的生面孔,有切口,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真心话与大冒险。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饭局在中国,也是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常混迹于何类饭局,便可洞悉其兴趣、财富、身份、地位。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FONT color=#ff0000>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FONT></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饭局里的中国人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我们看到的却是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FONT color=#ff0000>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FONT></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中国人崇尚民以食为天。又说,人生在世,不过吃穿二字。现代的说法是,人与食物是平等的。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流变的一个窗口。所谓的历史纵横,文化长廊,风土人情,上下五千年,其实都蕴藏于日常生活的吃喝之间,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FONT color=#ff0000>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FONT></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饭局历史学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但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的玄机、杀机却未必是中国饭局传统的常态。同样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另外一段,却写出了中国饭局的原汁原味。孟尝君广招宾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所谓请客吃饭,从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了食客三千,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中国最早的圈子文化,就这样诞生在夜夜笙歌不绝的饭局之中。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关于饭局的历史谱系和传承,具体时间似乎很难实考。但有史可鉴的是,饭局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再往深处考究,你又会发现,原来中国人以前也像西方人一般,是玩儿分餐制的。那时候,饭局的流行程度肯定没有今天这般热闹。饭局的巅峰,大概是在清朝,因为有千叟宴,又有满汉全席。那种浩荡与气派,想来才是饭局的梦之队。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考古学家王仁湘在《往古的滋味》一书里说,中国人的分餐制,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年代,它经过了不少于三千年的发展过程。而会食制的诞生大体在唐代,说是大体在唐代,是因为当时会食制尚没有真正普及流行,其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王仁湘又说,“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宋代的会食,由白席人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在分餐制时代,就不会有真正潮流的饭局文化。由此可见,饭局文化的历史感并没有我们想象般悠久。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饭局政治学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当权者治国,就像一个星级大厨,将各种食物配料融和烹调,从而达到政通人和的佳境。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宋太祖赵匡胤有个典故叫“杯酒释兵权”,是饭局政治的经典教材。宋太祖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而以饭局为契机,轻松解除了重臣的兵权。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饭局里觥筹交错之间,其实骨子里所蕴含的意思,却是求人办事,升官发财……先是请客吃饭,然后才是送礼走后门。这中间是有很多政治交往的技巧或官场厚黑学在里面,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无间的开始,通常水酒一杯,就是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在小品或相声段子里,经常有领导干部“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之类的嘲讽,赵本山在《牛大叔“提干”》里干脆要在饭局里假扮一个陪酒厂长,因此民间出现因陪酒而亡申报因公牺牲的闹剧并不奇怪。没办法,在饭局里如鱼得水的人通常都是官场上混得比较如意之辈。 </STRONG></FONT></P><P><FONT color=#252596 size=5><STRONG>  研究中西文化的易中天教授,对于饭局里的政治性,似乎颇有见地。他在《闲话中国人》一书里对政治即吃饭有着详细的解释,“政治既然即吃饭,则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易中天还举了一个实例:“这也是有例的。比如赵国的老将廉颇,为了表示自己宝刀不老,雄风犹在,便曾经在赵王的使者面前,一口气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因此辛弃疾才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诗句。” </STRONG></FONT></P>

山东迷踪拳 发表于 2007-11-14 15:15

中国人是饭桌上谈事,外国人是谈完事再吃饭,外国人看到东西先想这东西有什么用,中国人看到东西先想这东西能不能吃

毛大侠 发表于 2007-11-14 21:28

<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ff0000>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FONT><FONT color=#252596> 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FONT></FONT></STRONG>

雪韵梅情 发表于 2007-11-15 07:07

<FONT size=5>先吃 很多时候是吃没了原则</FONT>

蒙羊雅鱼 发表于 2007-12-28 10:15

古今中外,引经据典!透彻!

走四方 发表于 2007-12-29 00:42

<BR><IMG src="/attachments/Upfiles/2007122904219339.jpg"><BR><BR>

文彪 发表于 2007-12-29 09:37

原文由 蒙羊雅鱼 发表: <FONT size=5>古今中外,引经据典!透彻! </FON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式饭局:吃饭事小出局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