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冬泳 探讨受益(李长荣,佳木斯市冬泳协会)
回顾冬泳 探讨受益佳木斯市冬泳协会 李长荣
佳木斯市是祖国东北部一个边陲城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地处北纬45.47至48.属于高寒地区,冬天气温最低达到-41.1度。冬天人们把防寒保暖做为头等大事。上世纪80年代初,没有什么“冬季旅游”、“冰雪文化”活动,外出闲游人很少。外出办事,人都是行色匆匆,尽量缩短在户外时间。贪玩孩子,街上也很少见。在这滴水成冰,呵气成霜的地方,有人冬泳,你不但不相信,你可能认为是神经有病,但这事就发生在1980年的佳木斯的冬天。
佳木斯人酷爱游泳。但松花江冰封期近半年,游泳时间太少了。在1980年冬天,有10位游泳爱好者,面对冰封雪盖的松花江,他们产生一个骇世惊俗的想法:破冰冬泳。为了开辟一个冬季全民健身项目,为了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健康体魄和不畏严寒的精神风貌,他们要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而是顶天立地的金刚铁汉。在这样高寒地区破冰冬泳,亘古未有。要把想法变现实,面临两个严峻地挑战和一个困难。一是挑战生理极限,零下40多度低温加零上36度体温,温差70多度,人体受得了吗?这是关系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啊!锻炼目的是为了长寿,能否事与愿违呢?其次是向一些世俗偏见、观念和错误的意见挑战。如“凉水一激就感冒”、“冰水一冻就得关节炎”、“弄不好就瘫痪了”;还有人说:“别看他们瞎折腾,到老了就找上来了”;有的甚至讽刺说:“这些人是为出风头”、“神经有毛病”。别人的说三道四,你可以不理睬,可来自亲友的劝阻和家人反对,却让你揪心又为难,他(她)们的反对,不仅有言语,还有行动。如不给做饭、藏泳具。面对阻力,冬泳人不动摇,边坚持、边说服。当时只知道医学有冷冻法,向她(他)们解释说,冷冻能治病,冬泳也能祛疾。一个困难就是缺少经验、物资不足,没有开冰工具和更衣室。现在刨冰用的镩子、筢子等是2年后才有的,当时只有把镐头和铁锹,开池效率极低。午间不吃饭,也要先到冬泳浴场刨开厚冰池,累得满身汗,消一消汗,活动几下身子,立即下水,游完马上穿衣上班,相当紧张、劳累。为了一个冬泳锻炼的目标,大家互相鼓励和帮助,一个人都没掉队,坚持下来了。当时佳木斯的地、市领导知道了,非常重视,每到新年、春节都来到冬泳游泳场慰问。市体委、市工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了鼓励大家冬泳,从1981年起佳木斯市年年举办冬泳比赛活动。
佳木斯的冬泳运动,首先被《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驻哈记者站长封永迎同志发现了,他专程来佳拍了专题片。片子在全国放映后,引起了轰动。当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军报》和《体育报》均报导了佳木斯的冬泳运动。《天津日报》《羊城晚报》等省、市报纸也予以转载。尤其是沈阳军区的《前进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发表了《以佳木斯冬泳人的精神,搞好冬季拉练》的文章。我省的媒体和文化单位,对佳木斯的冬泳运动,也表现了极大热情,《黑龙江日报》和省广播电台曾多次给予报导。1982年龙江电影制片厂孟导演,来佳市拍了《冬泳专题片》;1983年省电视台杜景春导演,也来佳拍片,说是和日本交流。佳木斯曾被称为东北“冬泳发祥地”、“冬泳之乡”。
听到佳木斯开展冬泳运动,也引起全国许多游泳爱好者的兴趣,纷纷来信或来人询问冬泳情况。他们看到凿开1米多厚的坚冰,戴厚帽,穿皮衣的观众,冬泳人站在2米多高,用冰垒起跳台,纵身跃入冰池中,从容自如地展现各种泳姿,他们都有些惊奇不解。有的来信问:“你们吃什么营养品?”、“穿什么衣服保暖?”他们把冬泳者当成一群特殊人物。1983年春天,哈尔滨市工人江上休育俱乐部主任张涛同志,来到佳木斯冬泳现场,他听完介绍情况后说:“哈尔滨市也有几个人,也要冬泳,我听听你们情况再说”。佳木斯的冬泳运动在当时对全国开展冬泳运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山西省群众艺术馆的刘青华同志来信说:“我是在冬泳面前徘徊的人,看了你们的冬泳,这回消除了顾虑,决心向你们学习。你们那里气温零下40多度,我们这里“三九”天只有20度左右,我要坚持下去,享受全年游泳”。后来我省的牡丹江、哈尔滨的冬泳运动也开展起来,陆续开展冬泳运动的还有吉林省吉林市,辽宁省大连市等(均见到了报导),以至于发展到今天,形成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健身运动和竞技项目。
佳木斯冬泳运动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当年呀呀学语言的婴儿,现己成长朝气蓬勃的青年。冬泳运动由过去让人感到象神秘、恐惧的“猛兽”,现在变成了人们驾驭的训服的“坐骑”;由过去几个吃螃蟹人的探险,到现在成了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冬泳人由过去人说是“精神有毛病的人”,变成现在“勇敢的冬泳运动参与者”,真是“换了人间”。全市冬泳人由1980年最初的10名,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400余人参加过冬泳,还有一些女冬泳队员,其中有100多人长年坚持冬泳。目前有正式冬泳协会会员150多名,最大年令80岁,最小仅7岁。
佳木斯市为祖国东北边城,它的冬泳运动平时并不扬名,但也引起南方泳友们关注。1988年南方有几个城市与我们联系,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华冬泳联谊会”,佳木斯市是其最早的成员之一。
佳木斯的冬泳队员们对冬泳情有独钟,每年都有新人加入到冬泳行列,冬泳成为他们强身健体的运动生活重要组成部份。冬天里,不管风雪多大,不管天气多冷,他们照常冬泳;就是雪大市内交通中断,你也能看到冬泳队员徒步向松花江冬泳浴场走去的身影。“皑皑江中泛碧水,冬泳健儿畅游中”己成为隹木斯一道靓丽的风景。冬泳运动现在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从南国到北疆,到处都有冬泳健儿击水的英姿,由过去星星之火,现在已呈燎原之势。佳木斯冬泳人愿“在丛中笑”,欣赏冬泳这朵烂漫的山花。
探讨两个问题:
第1: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这已是不可争辩事实,但是冬泳能不能治病,治哪些病,治到什么程度有不同的看法。
佳木斯的冬泳运动一开始,就引起医学界注意。佳木斯医学院张伦教授,一直跟踪研究,冬泳对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科研结果发表在《全国运动医学》上。接着孙宝利教授既参加冬泳,又研究冬泳,20年来,写论文10多篇并多次获奖。这些研究的共同观点:对有些疾病,有治疗效果,对有些疾病能起缓解和控制作用。根据我们20多年实际情况看,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如高血压患者冬泳,有的人效果明显,甚至停止服药;对风湿、心脑血管疾病能缓解;对糖尿病有控制作用。有的病,如癫痫病人游泳不行,曾出过事。有的人年令较大高血压较重,不敢停药。对气管炎、肺气肿等病人有的人有奇效。如冬泳队员初云芝哮喘多年,每年11月到第2年3月不能下楼,卧床不能动,严重时,手无提物之力。参加冬泳锻练之后,象换了一个人,不仅病除了,还能参加打冰池、捞冰块活动。佳市冬协付主席、全国冬协会代表李柏翠3年前患心、肺等多种病,路不能走,楼不能下,自1999年春加入冬泳队,常年坚持游泳,肺气肿好了,心血管病缓解了。夏天时,横渡1000米松花江早晨1个来回,午间有时2个来回。大家都说,李柏翠是冬泳最大受益者。像这样疗效,在目前科技水平下,药物是难奏效的。因此我们觉得,在冬泳能否治病的问题上,宣传不要绝对化,让大家继续试验,进一步探索。
第2:在多高水温中,游多长时间的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地区的人面临不同的气象条件,就是同一地方的人,身体素质也不一样,耐寒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游多长时间合适?这个问题应该有所区别,佳木斯市最冷的时候,气温在零下40度,水温在零度以下,在这样严酷条件下,游多长时间合适?根据我们多年实践经验,要掌握一个原则“适度-自我感觉良好”。这个“度”就是游后身上凉气能马上“缓出来”,有一种轻松、舒服的感觉。如果游后,凉气长时间“缓不出来”甚至有颤抖现象,这就是过度了。根据这一原则,冬泳者就要很好掌握这个“度”了,人与人游的时间就不一样了。如冬泳队员吴移多,刚参加冬泳20多岁,一般每次游都是4-5分钟,最多时游10分多钟,后来娶妻生子,一切正常,他的儿子已10多岁了,长的又健康又漂亮;冬泳队员王义,53岁,身体强壮,经常游冰水10分钟,最多游过17分钟,多年如此,身体一直很好。这些冬泳人的入水时间,都是在他们安全系数之内,就象有的人能在“三九天”室外赤身站上几个小时,如沐春风,显得十分泰然,有的人就受不了。冬泳队员也如此。我们刚开始冬泳时,看到有的教科书上说:“人在零度水下,待上7分钟,就休克。”这可能是当时人们的认识。但这种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冬泳实践,它的这个“时间规定”,早己被我们许多冬泳人突破了。随着人们对冬泳运动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对冬泳运动的认识将来还会更深入更科学!。
200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