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右脑记忆的故事》
用右脑记忆的故事自从听了曾志杰关于“开发右脑记忆”的宣传后,一直在想,象我这般年龄的再“开发右脑”行吗?
前天(2月15日)我没有去游泳。因为老友俊男相邀。一大清早我便乘802去了他家。
两年前他学会了使用电脑。丰富了他的摄影教学活动。现在,他要学“如何在网上上传图片”想让更多的朋友能够分享到他摄影的快乐。
可一开始学,分歧便发生了。要他执行某一步操作之前,他总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又不是下棋,这是“程序规定”。当要操作再下一步的时候,他也又一次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只能说“这是程序规定”。接着又会重复。我便有点不耐烦了“这都记不住”!
他反问我:“你没有讲清楚!让我记什么”?
学习没了快乐。程序的设计我确实讲不清楚。不如现在就来个“右脑记忆法”的试验吧。于是,我把缩小照片的操作程序写在便签上:打开→选定→开始→确定。说:“老男,只需记住这几个步骤就行啦”。
他看完便签重生疑窦:“这么简单”?
我笑道:“俊男,先理解再记忆那是左脑的语言性记忆方法。而电脑对我们来说,是拿来用的个工具。不能说不理解就不用吧?就象乘法表我们都背得出来,但未必理解2x2为什么只能等于4。来,你现在试一试死记硬背一、二、三,用右脑来学习”!
“我怎么管得住、分得出右脑、左脑呢”?他仍然在坚持“先理解,后执行”的思维模式。
教学只得暂停下来。
我俩不约而同地向后靠倒在沙发的后背。正好看到墙上挂的一副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肖像。
得找共同点。我于是换了个话题。
“你给吴小莉拍这张像的时候,她给了几分钟的时间”?
“几分钟?反正只允许拍一张”。
“你没有考虑到只许拍一张,如果这一张她刚巧眨了眼睛,怎么办”?
“那不可能”!“背景、光比、反差,我早已设定。只等她认出了我,眼神光也有了。那个瞬间她不会眨眼睛的”。
“为什么”?
“我拍都拍下来了”!
这个我信。
现在的问题是,他不信我的“右脑记忆法”啊。得再找共同点。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叫谭小伟的是广东艺术学院摄影系的主任”。“他教艺术摄影课就抛弃了‘先从构图着手’的传统方法。从‘线条’、‘明暗’、‘色彩’等看得见的形态入手。强调培养能拍到‘抽象的视觉要素’的观察发现能力”。
“跟传统摄影教材不同的是通盘系列讲座里,都没有看到要‘先理解(弄懂)后拍摄(记忆)’的文字记录和相关的名词解释。据说这种从形态入手的学习方法很有益于我们右半脑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我也试了试‘从形态入手’的方法学摄影,只一遍就记住了。收获之大胜过了我三十来年所接触过的摄影基础理论的教学综合”。
俊男见我对谭如此推崇也说道:“想一想也是的啊。线条、明暗、色彩的确是摄影入门的基础,从提取抽象的视觉要素入手,人物、花卉、风光、夜景、广告…。真的简要、好记。”
见有了共同点我接着说:“成年人的先理解后记忆学习方法也不错。但没办法能理解又需要记忆的怎么办呢?光讲‘电脑程序’的定义都有好多种版本,还难得有个标准答案。而右脑记忆法不强调理解而只管死记硬背。这个方法不一定就是最好,但是最好记,也最有效。怎么样老男,咱们再试试”?
这一次上机,他边念便签上的字、边操作。字刚念完,效果便出来了。顺手得很。“图片缩小”、“QQ发送”、“图片另存”。随心所欲。俊男说:“就这么简单?我学会了!”
要锻炼右脑,该死记硬背的还得背啊。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加利福得亚工学院的罗杰·斯佩里博士提出了著名的“左右脑分工不同功能”的理论。这两个半球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进行思考,左脑偏向用语言、逻辑性进行思考;右脑是以图像和心像进行思考,并以每秒10亿位元的速度彼此交流。
中国有左思右想的成语,左思是指抽象的推演,右想是指具体的感觉,理论与实践,左边右边不可偏废。其实中国早已了解到左右分工,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的层面。 在生物科学里讲到人的认知系统有两个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讲物质的感觉信号,比如看到实在的危险,看到猛兽来了,就会决定躲避或准备战斗;第二信号系统是讲抽象的语言文字,图形等,比如交通红绿灯可以指挥驾驶员,而一头牛却不以理会;再比如,看到雷区勿入的牌子,人会止步,而牲口却一点不会警觉,照旧‘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第一信号系统,遗传与生俱来,第二信号系统是学习得来的。我猜这两套信号系统分别装在左脑和右脑里吧。 原帖由 东北汉子 于 2009-2-17 23:01 发表 http://bbs.china-ws.org/images/common/back.gif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