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 发表于 2008-12-19 22:31

谈冬泳

谈 冬 泳

    冬泳是一种增进健康、锻炼意志和考验毅力的运动,也有人用来创造各种“世界纪录”。美国冬泳爱好者布雷克拉被人们称为“人类的北极熊”,1957年和1960年,他在严寒中两次尝试横渡英吉利海峡。1963年,他创造了在气温摄氏零下18度、风速每小时64公里的冰水中游泳的纪录。日本冬季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的大泽茂男,先后于1977年1月在南极威德尔海、1979年7月在埃尔斯米尔岛附近的北极海、1980年元旦在喜马拉雅山的澜斑冰湖等极寒地带进行过游泳。 1981年1月他在位于珠穆朗玛峰5300~5400米处的一个无名湖中破冰畅游,成为世界上第1个在海拔5000米以上空气稀薄、覆盖着冰雪的湖水中冬泳的人。
    我国冬泳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佳木斯、哈尔滨、青岛、北京、广州、唐山等出现近二十个冬泳协会或冬泳俱乐部;80年代末,近五十个全国大中城市的冬泳协会便自发联合组成了“中华冬泳联合会(筹委会)”,90年代初,即纳入了国家体育管理体系,并于1995年1月建立了中国游泳协会冬泳委员会,成为一个半官半民的全民健身群体组织。冬泳委员会建立后,又建立了冬泳活动与冬泳科研的基本制度,把全国冬泳与夏(秋、春泳在内)泳活动协调安排,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大大推动了以全民健身为宗旨的全年性四季游泳活动。冬泳的团体会员在7年中由原来50个单位增加到140个,翻了一番还多。目前,北自三江平原,东到大海,南至珠江、长江和邕江等一带城市和农村,都有冬泳爱好者坚持冬泳。在北京,每年新年至春节期间都要举办冬泳表演,参加者最多时达500多人。
    我国冬泳健将当属黄右军。他先后参加了上百次各类游泳比赛,并多次摘金夺银。1999年迎澳门回归北京到澳门游泳系列赛(澳门站),黄右军获得男子1组(65岁以上)金牌;在抚顺努尔哈赤冰雪大世界杯暨第6届全国冬泳锦标赛上,他获得男子25米仰泳第一名;在重庆举行的多次冬泳比赛中,黄老在同年龄组更是一直保持着前三名的水平。黄老是见水就游,逢山必登,情趣尽在山水间。他说:“根据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游到90岁没问题;目标是游到100岁,甚至更久。”
    葫芦岛市冬泳兴起于上个世纪末,由哈尔滨的张先生激发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兴趣,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一些人适应了水温的变化,掌握了冬泳的技巧。目前爱好者近百人,其中女性占10%,年龄最大的是聂老,83岁。12月13日在葫芦岛市兴达集团公司召开的葫芦岛市冬泳协会一届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市冬泳协会正式成立;60多名冬泳爱好者与会,从十一名委员中选出主席,肖俭同志当选。
    大连年过古稀的退休内科主治医师陈涌泉的冬泳体会很有价值。
    冬泳切忌跟着感觉走。多年的运动实践和观察研究,他发现有不少人在冬泳或其他体育健身活动中往往陷于这样的误区——“只要感觉好,能游多少游多少”,“有病去冬泳,冬泳治百病!”,“运动量越大、出汗越多、对健身越有益”……陈涌泉说,人们一旦陷入这些误区,就往往会凭着感觉去从事运动健身,逞强、不服老,往往适得其反,每年都有人因盲目运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这是沉痛的教训。
  此外,陈涌泉认为运动健身重在科学。他说,有的人冬泳游了10年,身体素质提高并不明显,疾病仍然反复,这说明他在运动量或运动形式的把握上有问题。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如果采取大运动量会使身体负担加重,加重病情;无论健康者还是病患者,都要循序渐进,通过逐渐加量慢慢调整身体,不要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他建议冬泳初游者从高水温开始,逐渐适应,坚持不懈;同时提醒冬泳爱好者要注意饮食平衡,提出了“四游四不游”,即:游晴不游阴,游雪不游风,游雨不游雾,游清不游混。


2008年12月15日

[ 本帖最后由 赶超 于 2008-12-20 20:57 编辑 ]

笑看人生 发表于 2008-12-20 06:52

科学冬泳十分重要。
“游晴不游阴,游雪不游风,游雨不游雾,游清不游混”,这四不游应当牢记。

三省克己 发表于 2008-12-20 07:11

科学冬泳要牢记。

喜洋洋 发表于 2008-12-20 08:08

:hug: :hug: 记住了

赶超 发表于 2008-12-20 20:52

谢回复

我是葫芦岛冬泳队伍中的新成员,所以更需要多掌握冬泳常识。有笑看人生、三省克己、喜洋洋欣赏说明有价值,向冬泳元老学习。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08-12-21 09:17


   健康的体魄在运动中拥有,但是,过量的运动适得其反。

开朗 发表于 2008-12-21 11:01

游晴不游阴,游雪不游风,游雨不游雾,游清不游混。

海清佳丽 发表于 2008-12-23 11:16

科学冬泳要牢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冬泳